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州市人大
为了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 2017-02-20      来源:红河州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哎哎,哎哎,共产党呐!”(拉祜语:感谢了,感谢了,共产党好!)77岁拉祜族老人白龙黑紧紧握着扶贫队长的手不放,连声感谢。这不是电视剧中的片段,这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族寨子精准扶贫现场动人的一幕!

 

用心用情用力,克难攻坚打赢扶贫战

在州人大精准扶贫动员会上,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普绍忠掷地有声提出:中央的号令,省委的部署,州委的决定,就是我们精准扶贫的动员令,帮助从原始社会直过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拉祜族同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的需要,是拉祜族人民的需要,更是我们人大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嘱托就是我们红河人大脱贫攻坚的号角!我们要在党委领导、支部共建、全员参与、精准扶贫上见实效。我们要在与贫困作斗争的战场上抢时间、争速度,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用责打好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不脱贫绝不脱钩。为红河州尽快完成党中央交给的扶贫任务贡献一切力量。

当州人大的精准扶贫工作队一行到达中越边境的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这里时,被全村的“全赤贫”惊呆了。全村33户,户口簿157人,57人无国籍,67人吸食鸦片,生活无着落,吃饭靠救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真实写照,衣食住行令人心酸。全村除11户是政府70年代援建的靠近村边的瓦屋,其余人家都是山竹搭建的、盖着几块塑料布的棚棚房、杈杈房,散乱地分布在树林里,走进任何一家都是黑乎乎,家陡四壁,所有家当不值200元……全村鸡猪全无,仅有几只瘦狗懒散转悠……脸上黑乎乎的小孩一丝不挂东躲西藏,瘦弱的女人躲闪着生人,衣服褴褛……好似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红河州人大扶贫办公室和扶贫工作队雷厉风行,精准发力,扎实开展“小康路建设”、“安居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扶贫与扶智结合,硬件与软件并进,安居与发展并行,短期行动与长期发展统筹,迅速在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发起一个又一个冲锋、一个又一个接力赛……

拉祜寨子充满希望的好日了起来越近了……

全心全面全力,做好开始就没有结束的接力赛。

在精准扶贫期间,红河州人大派出工作组36批次,600多人次的队伍来到大头村,到处都能看到人在忙碌: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召开村民座谈会,宣传政策、讲授知识、寻找脱贫路子……

红河州人大主任普绍忠来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烨来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军来了,秘书长尹武来了,农工委主任杨海源来了,环资工委主任李涛来了,民工委主任孔凡学来了……带着思路,带着方案,带着资金,带着脱贫致富的良策,带着总书记“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嘱托

两个会合成一个会,减少会议费用;两个调研组合成一个组,减少出差费用; 能省则省,能俭则俭……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向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资金,东筹西措,开源节流……普绍忠主任协调整合528万元资金已经拨付到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员;人大办公室55万,环资工委18万,农工委12万,研究室8万,民工委5万……一笔笔费用打下来了,进村道路硬化动起来了,安居工程建起来了,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起来了……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这是一场一开始就没有结束的战斗……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在这儿,拉祜寨子每天也是新的,每天也在变化……

 

真包真扶真帮,帮扶并重在精准务实中做起

历史的指针回到1957年。

1957年,在党的感召下,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影响下,拉祜人(苦聪人)从林子中走出来了;从树上到地上来了;从边境丛林中狩猎采集到大头的定居点中来了,从最初的60余人到2015年的33户157人;开始了跨越式的历史转变,直接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狩猎采集食野果到定居点安——从语言的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一点点的改变……

时光流转,五十八年后的2015年1月,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做民族团结的示范区,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和2016年全国扶贫工作会上“脱贫攻坚工作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嘱托传遍神州大地、传到祖国边锤时,拉祜人又迎来了新的嬗变……

这两年,时间显得格外不够用。

3月份,找村中的青壮年沟通,劝他们外出打工;发放路费、捐赠衣物。

4月份,每天清晨,队员们挨家挨户敲门催促他们下地,手把手的指导栽秧,肩并肩的开荒种包谷;

5月份,满山遍野地跑山坡选地形,做方案,打基础,

6、7月份,雨季来临了,召集村民看电影,学技术……

8月份,一户户做工作,劝满龄儿童上学……

9月份,池塘项目动起来了……

10月份,安居工程封顶了。

历史的指针指向2016年。

这一年,全村外出打工16人,带回现金360000元、满超龄上学儿童18人,有了第一台三轮摩托车、 5台摩托两轮车、6台电视机……种、养植产业基本成型,全寨人均收入增长260%……

弹指一挥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

两年的时间不算长,但两年的变化非同寻常。拉祜山寨中第一块篮球建起来了;第一座新建宽敞明亮的村活动室建起来了;第一条从山外通往拉祜山寨的32公里的水泥路像一条玉带迎山而上伸到寨口,通车的当天拉祜族同胞们到处奔走相告……新改造的80多亩梯田收获了金灿灿的稻子,多年吃救济的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新改良的50多亩旱地里一棒棒的包谷正笑裂了嘴;新培植的新兴产业130多亩板蓝根、披着绿色的盛装相嵌在拉祜山野,新建的养猪场里,66头猪儿慵懒的哼哼着;新建的山寨养鸡场里800多只生态土鸡在林中来回觅食;33幢漂亮的两层小楼拔地而起,楼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整齐的散落云山雾海间,构成一幅人间仙境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