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工作 > 理论研究
中美贸易战:为什么打?如何打?
发布时间: 2018-08-20      来源: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田成有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关系,天堂地狱、爱恨交织,很难说清。中美贸易战涉及很多复杂的政治、经济、法律问题,充斥着各种成见、偏见,需要有足够的专业和智慧,才能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和评论。对我来讲,不具备这些储备,作为一种学习和交流,只能站在看客的角度谈点感受。

 

一、为什么打?

一是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

中美双方是当今世界经济体的前两位巨头,两者的GDP总和几乎占据世界的半壁江山。最近二十年来,尤其是“9.11”事件以来,美国以世界警察的身份倾举国之力,狠打了几场战争,一系列空前的扩张,消耗了美国的实力,负债已是20万亿美元的天量债务。国力逐渐衰退。

2017年12月,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报告》,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及俄罗斯正挑战美国的实力、影响和利益,并试图损害美国的安全与繁荣。”报告公开指责“中国正努力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取代美国,不断扩大其国有企业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并重塑该地区秩序以利于中国。”报告认定,中国目前实施的基础设施及贸易战略是在强化中国的“地缘政治野心”。报告针对来自中国所谓的“全面挑战”,提出了美国的应对策略,力图捍卫“美国第一”。

班农,曾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密友、首席战略顾问,他说,中国追求在203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势力,2050年成为主导国家,成为世界的领袖,成就世界霸权。由此,中国威胁论喧嚣甚是。

特朗普是个商人,商人重利,看重实效。特朗普和之前的美国总统不一样。特朗普清楚地感觉中国对美国本身的优势既不在军事上,也不在政治上,而在经济领域。在政治上,放弃了从前的做法人权、价值观、民主自由等意识形态被置于一边。特朗普的口号是“美国优先”,“美国第一”,作为商人,他放弃了从前的基于强权之上的国际秩序,也放弃了基于意识形态之上的国际秩序,而想建立一个基于利益之上的国际秩序,这个秩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间赤裸裸的经济竞争。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主导和创立了二战后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体系,并在此后数十年牢牢掌控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权和修改权,对世界的领导权不可能简单拱手相让。前苏联解体后,西方没有了共同敌人,美国很难容忍中国崛起,其要维持霸权地位,理所当然将中国列为首要竞争对手,美国感觉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威胁到老大的地位。特别是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后,明显是要抄美国后路。加上这两年《大国重器》《厉害了,我的国》之类的宣扬国家强大的宣传片,让美国有了警惕。遏制中国,成为其国家战略,贸易战成为首选的重要手段。

挑起贸易战?实质不仅仅是贸易问题,经济问题,更主要的是美国的国家战略考量。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体量逐渐相当,特别是我们展望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比美国还要大,美国在维持现有体系的能力和愿望在下降,中国在能力在上升。因此,本次中美贸易战的实质,不是贸易失衡问题,更不是关税问题,而是未来世界老大之争的较量问题,双方的较量和对抗不仅决定着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也影响着未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美国将中国列为潜在竞争对手,是希望重塑未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掌握未来领导权。

贸易战,只是表象,本质是政治战、外交战,科技战,甚至是军事战。美国的战略目标不是解决贸易失衡,而是打败中国,让中国重新回到任列强宰割的境地。本轮中美贸易战升级背后,体现了美国政府以贸易为工具来遏制中国崛起的思路转变,那就是力图维护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力图保证美国在核心技术和军事能力上拥有领先、甚至是压倒性的优势。通过贸易战,逼迫中国在金融上做出实质性让步,从而在金融上击败中国,控制住中国的金融,从而掌控住中国的经济命脉,再反手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等领域打败中国,使美国利益最大化。贸易战是外衣,金融战才是本质。贸易战的背后是美国为了维护金融霸权而刻意挑起的战争,其短期目标是阻止人民币国际化,进而阻碍中国复兴。

 

二是打压“中国制造2025规划”

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正在快速追赶和挑战美国的技术优势,美国担心中国未来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它围绕中国制造2025开具征税清单,考虑投资和技术转移的限制,并实行打压和围堵政策。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后,各国纷纷立足于制造业发展,提出了诸多战略以抢夺先机。如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日本提出工业价值链战略,中国则提出了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本质是一项中长期产业政策。中国一旦2025完成产业升级,就意味着中国制造可以占据全球制造的半壁江山,意味着中国制造已经势不可挡。美国对中兴的打压,就是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支持产业的打压。以贸易壁垒为借口,狙击中国高新产业的升级和改革,其目标是直指中国制造2025。

 

三是遏制“一带一路”中国地缘政治的扩张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实力提升,不断冲击和挑战着美国创立的体系,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大有甩开美国取而代之的嫌疑,中国影响力在提升。

本次贸易战不局限于贸易,甚至不限于高科技产业领域,而是一场事关国运的战略博弈。

二、发展理念与制度模式的鸿沟不易跨越

美国的经济制度是一种自由经济制度。所谓的自由经济制度,就是政府是市场的守夜人,只负责维持秩序,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用什么样的技术去生产,全是资本家和金融体系的事,政府不参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则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制度。在美国的企业看来,中国的企业背后站着中国政府,政府和企业是捆绑在一起,无法分开的。在竞争之中,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财政补贴、准入限制、廉价信贷,乃至直接订单等手段支持中国的企业,这使得美国的企业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都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美国人认为,中国政府奉行一系列不断演变的干预政策和做法,限制进口商品,服务和企业的市场准入,通过制造不公平的做法来保护其国内产业,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政府指导、资源,并定期支持中国的产业,包括其中最引起关注的从外国公司尤其是在敏感行业获取先进技术的政策,中国人正在窃取知识产权,其中一些被认为是由政府发起、支持或默认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就曾赤裸裸地攻击中国是一个掠夺性的国家,是一个偷取知识产权、盗取别人技术、强迫转移技术、强迫地猎取别人资源的国家。

显然,中美之间的冲突是两种制度、两种经济模式的冲突。这两种制度或模式的运转不一样,而且不兼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如今,中国贸易战已经打响,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股市遭重创,股市下跌,经济下行压力增强,拖累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内需,阻碍了部分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其他的影响也许还在慢慢显现。

三、贸易战带给中国的二个清醒

(一)持久战。贸易战是新兴大国与旧霸主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将进入一个长期的、持久的战斗,我们要未雨绸缪地做好准备, 特别是做好法律上的准备,以各种斗争形式求得中美之间的团结和妥协,以此赢得中国发展复兴的良好国际氛围。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证明,我们党善于审时度势,发现和抓住机遇,善打游击战、持久战、攻坚战,善于化危为机,化被动为主动。我们要不可高调,也不能悲观,要有打持久战的信心。

当然,也要清醒看到,美国依然是经济强国、军事强国、科技强国、金融强国,“世界老大”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我国虽然处于上升趋势,经济总量直追美国,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及综合实力与美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大而不强”依然是事实,我们很多方面,尤其是尖端高科技方面,我们还处于弱势,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未来的发展走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的“短板”所在,加大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汇聚更多资本和高端人才,在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上急起直追,倒逼中国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长体制短板,通过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高效率配置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国运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10年,将是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10年。”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大敌当前,中国不会忍辱偷生,不会妥协,更不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贸易战是事关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决胜之战。双方都是核心利益,中国要崛起、要复兴,美国要保霸权、保第一 ,对抗结局直接决定谁做第一,谁也没有退让的余地。

关系到国运的反击,一方面要与美国针锋相对,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全球化趋势,通过“一带一路”倡议, 发展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双边经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为周边国家带去投资和贸易机会,争取话语权和主动权,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树立应有的大国形象;二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国内投资环境,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切实保护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企业各项财产权利,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经济基础的更加牢固,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培育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名牌产品,努力提升出口产品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