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要闻
牢记国之大者 端稳中国饭碗——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23-09-08      来源:全国人大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我国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保障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围绕更好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2023年8月31日上午11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京召开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深入听取意见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同代表座谈交流时强调,人大代表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自觉贯彻落实到履职工作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共同推动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主持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奇参加座谈。

 

8月31日,列席代表座谈会结束后,赵乐际委员长与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的农业科技专家赵治海就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进行交流。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成就举世瞩目世瞩目

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

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感触极深。

2022年6月1日,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从事农业、科学种田的决心和信心。令他十分感动的是,当年6月27日,就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那么忙,需要操劳的国家大事那么多,还专门给农民写回信,更体现了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粮食安全的关注,更彰显了总书记亲民爱民的深厚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保持稳中有增的良好势头,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好、更牢了。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徐淙祥在发言中积极评价,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不仅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更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妥善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冲击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赵乐际认真倾听,同大家深入交流。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提出新粮食安全观,确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定保障粮食安全的大政方针政策,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艰苦工作,我国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积极建言献策

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当前,尽管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但仍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偏紧、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存在短板、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这些问题都需要妥善应对。

赵乐际委员长在座谈交流时指出:“要清醒看到,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就此,来自涉农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踊跃发言、畅谈思考,提出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徐淙祥、魏巧、吴德、沈艳芬、赵治海、孙斌(图1-6)等涉农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作了交流发言。马增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徐淙祥建议,要增强种粮农民对科技的认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食生产实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

沈艳芬代表希望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切实发挥基层农科优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建议国家从大食物观出发,加大对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挖掘马铃薯生产潜力,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长期从事水稻优质育种和农业种植的孙斌代表表示,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保证耕地的安全。他建议,减少化肥直接使用,推广秸秆科学还田,降低化学农业造成的副作用;规范耕地流转,降低种粮成本,完善风险保障机制,调动农民种地种粮积极性。此外,要依法加强粮食流通监管,维护种粮者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使得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急剧减少。未来,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来自江苏的魏巧代表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她说,现有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产业端的人才需求不匹配,建议围绕粮食生产的全链条培养产业端的应用人才,建设田头培训学校。“种田人队伍的培养要放在农场、生产一线,将农业院校有责任有担当的学生,引导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同时,要推出优厚的人才政策,让他们安心围绕粮食生产干事创业。”

“作为新农人的代表,为国家探索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既是使命更是责任。”魏巧还建议国家打造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果,可盈利、可持续、可复制的新农人农场样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模式上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切实解决谁来种田、种好田的队伍建设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1.37万亿斤,饲料用粮占比接近50%。”这组数据令一直关注粮食安全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十分忧心,“随着人们对优质肉蛋奶等农产品的需求增加,饲料用粮缺口越来越大”。

针对饲料用粮安全,他建议采用先进育种技术,选育节粮畜禽新品种,提升饲料用粮转化率;推进低质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的牧草品种;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适度推进种养循环模式。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代表非常赞同种植牧草谷子。谷子也称粟、稷,去壳之后俗称小米,属于耐旱稳产作物,在北方有较广泛的种植。参加座谈会时,赵治海特地给大家展示了自己带来的一串长长的、金黄色的、颗粒饱满的谷穗。

他说,谷子起源于我国,而且牢牢掌握着谷子高产技术和种业“芯片”制高点。目前,我国杂交谷子可以达到亩产400到600公斤,最高达到819公斤。研究表明:同样的水土资源,如果种植牧草谷子,收获的蛋白质是种粮的2—4倍,相当于增收粮食。事实上,牛羊不仅喜食牧草谷子,而且饲喂后的“谷草羊”肉质鲜嫩,售价较普通饲草饲喂的羊肉高30%—50%,“谷草羊肉”供不应求。

“种草也是种粮,肉蛋奶也是主粮。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畜。”赵治海建议在国家三大主粮之外,把谷子作为维护粮食安全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同时,推广特殊抗旱品种,在18亿亩耕地之外的干旱瘠薄地、盐碱地、旱坡地,增加种植谷子2亿亩,让养育中华民族的古老作物再度焕发青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座谈会上,代表们牢记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言献策。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对待,及时转交政府职能部门予以采纳和办理。

 

扎根农村扎根土地

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多种粮、种好粮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肩负着人民的期盼和重托。

履职实践和工作生活中,人大代表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更好履行职责、更好发挥作用?在听取大家发言后,赵乐际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提出要求。

赵乐际强调,作为人大代表,特别是农业和农业科技战线的代表,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学习宣传贯彻有关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农民群众增强耕地保护意识、提高种粮积极性,推动保障粮食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

要干好本职工作,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代表要扎根农村,扎根土地,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多种粮、种好粮,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专家学者代表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农业技术员代表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要积极建言献策,围绕粮食安全作深入调研思考,注重从法律、制度层面发现影响粮食安全的突出矛盾和短板,通过法定渠道反映意见建议,推动有关方面解决问题、完善制度。

赵乐际指出,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涉及粮食安全的建议290件,今年确定的19项重点督办建议中,涉及粮食安全的有2项,要推动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这些建议,助力粮食安全工作。

 

记者手记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职能职责,把保障粮食安全这项工作贯穿依法履职首年。

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必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4月21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首次执法检查,由赵乐际委员长任组长,对种子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随后,赵乐际委员长和武维华、雪克来提·扎克尔副委员长分别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实地检查种子法实施情况;按照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拟于12月听取和审议种子法执法检查报告。严格遵循“依法”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深度体检”,将进一步夯实种业振兴的法治基础,不断提高依法治种、依法兴种水平。

粮食安全离不开法治护航。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公布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粮食安全保障法被列入其中。6月26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首次审议。目前,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抓紧向前推进。

8月3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赵乐际委员长主持并讲话。这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一次专题询问,询问主题继续聚焦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8月3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再度围绕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建议,进而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所忧所思所盼。

执法检查、推进立法、专题询问、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系统观念,运用法治方式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必将从法律制度层面督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和改进工作,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