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自身建设
牛绍尧吴光范为机关挂职干部专著题词作序
发布时间: 2007-01-12      来源:云南人大网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2006年10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阮凤斌同志在挂职担任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收集整理的个人专著《三江并流腹地的精神家园——维持文化遗产概览》一书。该书紧扣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服饰、建筑、音乐、舞蹈、戏剧、民歌、工艺、文字、文学、饮食、历法、节庆等方面,较为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内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一张考察、研究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图”,是宣传、介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得之作。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牛绍尧同志为该书题词——“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光范同志为该书作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牛绍尧同志为本书题词。

 

《三江并流腹地的精神家园——维西文化遗产概览》序

翻开凤斌同志所著《三江并流腹地的精神家园——维西文化遗产概览》一书,顿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这是来自世界瞩目的“三江并流”核心地带的清气,是来自迪庆香格里拉雪山、峡谷、林海、草地间乡土的清气,是来自各民族文化遗产原生态的清气。阅后令人神清气爽,爱不释手。

该书紧扣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服饰、建筑、音乐、舞蹈、戏剧、民歌、工艺、文字、文学、饮食、历法、节庆等方面,较为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内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引领我们走进了维西多姿多彩的秘境,使我们对该县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全景式的鸟瞰。其中一些民族文化蕴藏以往尚不为人所知。重要的是,该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张考察、研究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图”,是宣传、介绍维西文化遗产的难得之作,也为地方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对于我们加快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步伐,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很有意义,可喜可贺。

2004年底,凤斌同志按照组织上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要求,服从组织安排,不畏艰苦,愉快地到集边远、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挂职。在抓好县政府相关工作的同时,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奋耕耘,完成了此书,这是他勤于钻研,虚心好学,体察民情,深入基层的结晶。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heritage),是一个近几年才频繁出现的新名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方面,即主要是指那些依附个人、群体存在的非物质形态化的文化遗产,如口传文学、语言、文字、表演艺术、工艺技能、民俗节庆等等。因而以往又通常称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它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其独特性是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的消亡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也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消失。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剧了传统文化、弱势文化的消亡速度。为此,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国家都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保护不同民族、群体、地域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我国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字、习俗迅速消亡;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没有得到妥善保护,一些珍贵实物资料逐步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关注。为此,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云南是多民族边疆省份,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云南各族人民创造了极其丰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其珍宝之丰,积淀之富,种类之多,虽只掀开珍宝馆之一角,就足以令世人为之倾倒和向往。如“海菜腔”、“烟盒舞”、“阿尺目刮”等,都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濒危、失传的危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凤斌同志所著《三江并流腹地的精神家园——维西文化遗产概览》一书,并以其熟悉法律和立法知识的优势,主持起草《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为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云南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方面,无疑是进行了创造性的劳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是为序。

2006年 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