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工作 > 理论研究
临翔区人大常委会为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提建议
发布时间: 2009-02-25      来源:云南人大网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近日,临翔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听取区文化体育局关于农村文化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的同时,结合全区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对文化体育局今后开展农村文化体育工作提出了五点建议:一要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体育工作;二要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实施建设;三是要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四要积极引导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扩大农民群众参与面;五要加快机制转换,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文化体育局对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落实,着力抓好“六个”工程,全区农村文化体育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快乐工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实现新的突破。区文化体育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要求,选拔5名思想政治好、业务水平精、工作能力强、作风扎实的文化体育骨干分别深入到凤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镇、圈内乡、蚂蚁堆乡住村、入户、走访群众,利用3个月的时间,扎实开展“四个一”活动(每个行政村建立起1个文化活动室、1块活动场地、1支余业文艺宣传队伍、1个文化传承人、1个文体娱乐项目),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农村文化快乐工程,帮助5个乡(镇、街道)建立文化活动室3个、文体活动场地5块、建立文体协会5个,群众业余表演队10支、文体娱乐项目5个。截止2008年底,全区已建成农村文化活动室50个、文体活动场地286块,成立文体协会150个,群众业余表演队伍192支、拥有文体活动队员13000多人,有37人艺人被临翔区委、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

二是抓好艺术精品工程,文艺创作实现新的突破。区文体局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和原则,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组织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创作以“三农”为题材的大批文艺作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创作出花灯说唱《吉祥临翔美如画》,小品《手机之“祸”》、《捉鸡》、《改菜单》,快板《交通安全不能忘》、《食品安全进万家》,舞蹈《公仆颂》等14个作品。10个乡(镇、街道)也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小品《快乐拉祜》,说唱《劝君莫赌博》,对唱《农民感谢共产党》,舞蹈《生命之杯》、《快乐春天》等许多群众喜爱的作品。通过认真开展文艺创作的同时,积极采取不同形式,送文化下乡、进村、进社区,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物抢救和保护实现新突破。首先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区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于文体局,同时组建工作组,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目前,已建立153项非物质保护遗产保护名录;评审命名了37名民间艺人;完成“临翔区女子橡脚鼓舞”和“临翔区原始制陶工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其次是抓好全国第三次文物工作,制定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原有9处(11个点)不可移动文物点的登记工作,并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资料进行专用软件录入,绘制出实测平面图、地理位置图、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图;促织10个小分队在全区范围内,逐村开展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点29处,初步拟定老铁链桥、烈士墓、斗阁大寨、博尚永和等16个点为新发现的不可移动点;完成“323”线文物考察工作,马台乡大田梁子遗址、丫口田团山遗址、老黑坟和平村忙广面寺遗址,被省文物管理所认定为古文化遗址。第三是完成古籍保护工作,组织对各乡(镇、街道)进行入户登记,共完成1912年以前的古籍文献350册,1949年以前的古籍文献2096册。

四是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实施新的突破。根据《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7年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工作实施协议》的相关要求,区文化体育局切实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机房改造、设备安装、开通互联网以及设备调试等工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工作已通过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

五是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在农村实施新的突破。文体局抓住临翔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被列入国家广电总局云南农村电影放映试点的机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配齐配强电影放映队伍,200881日正式启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广大的农村群众已实现了能看到高清晰大银幕数字电影的梦想。全区共无偿为农民群众放映电影3150场,观看群众累计47.25万人次。

六是抓好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体育工作队伍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区文体局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抓好人才培养工程。结合工作实际,分别选送23名工作骨干参加基层版权行政执法工作经验交流会、文物行政执法、新闻出版执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知识、流动数字电影放映实际操作、旅游协会景点景区分会中层管理、体育产业知识培训等培训。在走出去参加培训的同时,文体局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和古籍文献保护培训以及基层文艺骨干培训2期,参训74人。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能力素质,促进了文化体育工作的依法开展,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