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科技局局长杨晓林受区人民政府委托作的《临翔区人民政府科技工作情况报告》,会议针对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大科学技术进步法宣传力度、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强适用技术培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筹集科技资金五条意见。区人民政府高度,根据临翔人字[2008]37号文件《临沧市临翔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临翔区人民政府科技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要求,专题召开会议,认真分析研究,针对审议意见,结合全区科技工作实际,认真整改落实。
一、加强科技宣传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区人民政府以重大科技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法》的宣传力度,认真实施“科技兴区”战略。一是充分利用“三下乡”的活动契机,广泛宣传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据统计2009年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二是充分利用科普街宣传窗口,大力宣传科学技术进步法,营造临翔大科技的社会氛围。三是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并进行学习测试,不断提高贯彻科技进步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科技人员脱节的问题
区人民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各个环节上打破常规,制定出台和完善相关吸引、激励人才改革的措施。一是从高校直接引进专业人才;二是本科生不分区域可直接报考我区各个相关岗位;三是在职称认定上实行评聘分开;四是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引进优秀教师等。据统计,全区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20人、其中获得专业技术认职资格3644人,副高以上101人,中职1401人,初级及专技人员2142人。
三、进一步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区人民政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优化经济结构以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以小麦高产创新项目、玉米套种大豆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良种推广及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小型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良种的覆盖率,加快了农业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迈进的步伐。据统计,2009年粮食作物良种推广率为:玉米85%、水稻83%、小麦85%、油菜100%、烤烟100%。二是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全区产业布局,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和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据统计,2009年11月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99期,培训人数3.4万人次,颁发绿色证书500本,接待咨询服务1000余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2万余份,展出科普知识展板300余块,科普挂图600余幅,内容涵盖油菜、烤烟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种植与管理、核桃种植与管理技术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对科技工作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
区人民政府严格按照2006年6月全区科技大会上区委、政府出台的《中共临沧市临翔区委、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积极推动科技进步的决定》,安排年度科技经费预算,即“十一五”期间,区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科技三项费以2005年为基础,每年增加5万元,并建立1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2009年科技三项费已由2005年的7万元增至17万元,10万元的科技发展基金已全部到位。在新品种引进试种、制种、品种改良实验上虽没有实验基地,但此项工作从未间断过,在具体运作上主要采取土地租赁的方式开展此项工作。
五、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机制,不断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科技资金的筹集工作机制,有力、有效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一是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走引进、消化、吸收道路。区人民政府始终把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放到工作的首位,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支持鼓励企业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创新。并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上给予积极的支持。2009年共有临沧佳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菜籽油系列产品开发和韭菜坝煤业有限公司尾矿回收利用两个项目得到省科技厅立项支持,扶持资金总额达340万元,其中菜籽油系列产品开发310万元,尾矿回收利用30万元。二是对重点行业,工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工作。2009年全区共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8个(其中接转上年项目10个,新开工8个),即:鑫圆锗业公司金属生产线技改,佳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植物油料加工技改,云南天鸿矿业公司12万吨煅烧高岭土、云南三和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铅锌矿等续建项目、总投资达11.38亿元。
(根据有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