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率队对《云南省昭通渔洞水库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时强调,要把贯彻落实两个条例放到全省生态建设的大局中,高起点完善保护规划、下功夫抓好贯彻落实,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昭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发展。
8月10日至12日,省人大常委会与昭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在晏友琼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春林带领下,深入昭通渔洞水库主体库区和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检查了库区水资源保护和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执法检查组指出,《云南省昭通渔洞水库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是省人大常委会以自主立法形式为昭通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两个条例施行以来,为解决当地人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水资源和生态保护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已占全世界黑颈鹤总数的1/6。而在今年的特大旱灾中,渔洞水库为抗旱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这充分证明,自主立法符合实际,两个条例的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保护规划对贯彻落实两个条例至关重要。”晏友琼指出,一定要按照条例的规定,把具体的保护措施纳入“十二五”规划编制,按照国家公园的标准,完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项规划。同时考虑渔洞水库的功能特点,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力提高水库水质,加强生态治理力度,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林木。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两个条例的各项规定,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倾斜资金项目,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对库区、保护区的退耕还林还草、移民搬迁、农村替代能源建设、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要认真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做到理顺机制、资金到位。
晏友琼强调,保护区生态恢复任务繁重,面临着保护区内电力设施危及黑颈鹤安全栖息、游客人数激增导致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和矛盾。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急需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重点问题要抓紧解决,长远发展问题要倾斜解决。省级各部门、昭通市要加大宣传力度,各新闻媒体也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有力促进两个条例贯彻落实到位。
李春林指出,渔洞水库和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一定要科学定位、科学规划,从支撑城镇化建设的高度,增强水质保护意识,从保护环境的根本出发,坚持发展生态旅游,尤其要加强对核心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同时,昭通市与省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劳动力转移等实际,整合项目资金形成合力。人大要加强对上述工作的监督力度。
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白保兴、省人大常委会部分成员等参加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