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人大代表名片
发布时间: 2018-07-16      来源:陆良县中枢街道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对来自湖南的戴洪毅老人来说,几天前还露宿街头到处流浪,自从在人大代表沈自富的帮助下,进到陆良县中枢街道敬老院,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安逸踏实过,一天到晚吃住不愁、身体不适有人倒水送药、还和敬老院的老人们有说有笑。

陆良县中枢街道地处县城中心,总人口101682人,辖17个社区居委会。2013年12月24日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原镇人大主席团也相应撤销设立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现有县级人大代表25名。近年来,该街道人大工委多措并举构建街道人大工作平台,注重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发挥、激发人大工作内生活力,从群众的小事件、小矛盾、小诉求着手,察民情、集民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政议政、认真监督建言促落实,街道人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擦亮了人大代表名片。

村村有代表联系点,为群众排小忧解大难

今年1月上旬,盘新社区居民袁永生找到徐琼美代表,反映了自家情况及建盖新房的存在的困难。袁永生47岁,一家4口人,属建档立卡贫困户,袁永生肢残肆级,还患上了糖尿病,妻子视力壹级残疾,14岁的女儿,精神抑郁辍学在家,儿子现读6年级。一家生计靠低保收入生活,住房还为D级危房,已借宿邻居多日。对于这样一个贫困潦倒、风雨飘摇的家庭,建盖新房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经过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光林代表多方筹措,为他家盖新房送去了3万块砖、20吨水泥和兜底保障建房项目资金,同时,在徐琼美代表的协调下,社区还多方筹资,并由社区联系了基建队帮其建房。5月下旬,袁永生一家顺顺当当搬进了新房,一家子也顺利纳入了民政兜底脱贫户。

“社情民意,千头万绪,光靠街道办事处大包大揽,肯定是管不过来的,只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多方发力,才能把街道各项工作抓牢抓实,落细落小。”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目前,17个社区都设立了代表联系点,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人大代表信息公示栏,进行“四公开”,即公开代表姓名、产生选区、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在社区建立代表联系点和代表“四公开”两个举措,解决了群众“找代表有困难”的问题,唱响“有困难找代表”好声音,强化了人大代表“进了人大门、就要琢磨人大事、不当吃瓜群众”的代表意识、履职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按照街道人大工委要求,代表每月至少走访一次群众、为所在建设献一计、提一条意见建议、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反映一条有价值的社情民意。在社区治理中,人大代表通过“联系点”这个服务平台,倾听群众诉求,对群众关注共性热难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街道人大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判,认真督办落实。今年以来,人大代表走访群众1286人次,提出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86条、解决83件,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实事86件。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社区建言促振兴

社区要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振兴,关键看“头羊”。该街道的西桥社区,在郑乔贵代表的推动下,从2010年起,通过“退散进集”“腾挪置换”的方式,将1982年承包到各户的责任田,按照每亩25000元的标准,将土地进行反租倒包收回来,招商引资建成建材、石材加工等6个专业市场,市场又衍生物流、餐饮等产业链,“泥腿子”以土地作价入股成了股民、部分群众转岗为新型农民。如今,社区的西桥村、油虾洞二个自然村集体经济达到几千万元。在季存良代表的倡议下,环城社区立足发展铺面经济,通过项目拉动、辐射带动、抱团取暖等三种经济发展模式,有序稳妥推进社区集体预留产业发展用地和金辉商业城等商住小区建设,既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又保障了群众增收渠道,找准了群众致富、社区平稳发展的密码。社区群众人均铺面面积达2平方米以上,铺面租金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在该街道的北门社区,俞菊凤代表被社区群众称为“田螺姑娘”“小棉袄”,社区以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德治春风化雨培育乡风文明底色,社区以德治走向善治,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解决。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核心,人大工作要“实”起来、“活”起来,关键看代表作用发挥的好不好。中枢街道人大积极推进“双联双进”活动,以活动促进代表工作,突出代表在群众中的“信息员、联络员、宣传员、领头雁”的作用,深入开展“我为陆良发展献一策,我为和谐中枢建一言,我为所在社区办一事,我为身边群众解一难”主题活动,拓宽社情民意收集反映渠道,人大代表带着问题,扑下身子,深入一线了解群众的想法期盼、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不优化方面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街道组织人大代表就人居环境提升、脱贫攻坚、石材加工业整治、茶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等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及时提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共计13条,有效地推动了街道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构建综治维稳信访体系工作中,网格化社会治理得到了有效落实,充实了人大信访工作制度。通过代表+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推动机制,社区善治得到进一步夯实,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进一步化解处置,代表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到目前,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52件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成功化解信访积案10件。群众的获得感和愉悦感不断得到提升。

提升工作监督质量,为街道各项事业把脉问诊

2017年,中枢街道辖区内102家石材加工企业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整治关停对象,12月全部被依法取缔,部分业主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就到相关部门上访、闹访。今年1月下旬,以武华先当头的石材加工业主维权代表小组来到了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本来抱着“要多烦有多烦”的心态而来,结果却令他们欢欣鼓舞、喜出望外,人大代表张光林告知他们,2月中旬就可以在新址建厂生产经营了,石材加工园区的规划审批手续基本齐备了。业主们的“喜出望外”得益于中枢街道对“重点工作由人大全程监督”的重视,从“重点难点热点”切入,督办贴近实际、贴近重点,既紧抓快办,又尽量给群众减少麻烦,提升政府公信力。

街道人大坚持“一线监督工作法”,实打实地面对老百姓、部门单位,注重询问、质询与工作评议、视察、调查等监督方式的相互结合,提高工作监督和工作落实实效,强调人大代表要“干着”监督而不是“坐着”监督。通过不定期召开“人大督办工作分析研判会议”,一方面将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反馈给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责任主体、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落实实效。另一方面,将新梳理出来的问题,按照属性部门权限,明确责任人、督办负责代表和时间表。街道人大先后列出的涉及教育、民生、脱贫攻坚等36项共性和个性建议,截至目前,已办结29项。石材加工业主武华先说:“我们好几家在建盖厂房过程中,资金有点紧,到银行办理贷款手续证照不全,跑了好多次都没办下来,在人大的支持下,我们享受了便捷服务把款贷下来,还节约了大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