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自身建设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夏正云的故事③:干部群众有口皆碑
发布时间: 2019-05-16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背景介绍】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青岗岭乡沈家沟村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的扶贫点,村委会坐落在两面群山相夹的小坝子里,洒渔河蜿蜒而来,穿坝而去。全村辖11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1018户农户34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0户1923人,现已脱贫490户1848人,未脱贫20户75人。

 

 

2018年2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派出由夏正云、李涛、李梅一、西玛丽珠、高程伟5名机关干部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沈家沟村,夏正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真心扶贫得民心,用心扶贫有实效。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领导和支持下,夏正云带领工作队满腔热忱投入沈家沟村的脱贫攻坚,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收获希望,也收获了真挚灼热的群众感情。

村民彭家才:我是当地人,经常上山挖草药,沈家沟村的两面大山我至今都没走完,夏正云队长带领队员用半年多时间就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我挖药时经常碰见夏队长和李涛、高程伟等队员在山上寻找水源或察看生态环境状况,在洒渔河边也常常看到他们。有几次夏队长在河边与我交谈,他津津有味地对我讲,洒渔河是一条秀美的河流,不好好利用和保护它的确可惜。他策划如何绿化荒山,美化河堤,修建沿河公路发展旅游产业; 2018年4月暮春之际,春光明媚,河水欢畅,山野披绿。村民房前的洒渔河两岸,2000多亩樱桃树、车厘子树叶绿果红,夏队长由此看到了商机。他请来昭阳区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吸引游客前往观光,采摘樱桃。此举还促进了当地土鸡、土鸡蛋等农特产品的销售。他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拓宽村里的致富渠道,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确保村民持续增收,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脱贫户不返贫。我在村里串门,时常碰见夏队长及其他队员与村民交心谈心,谋划发展。他们之所以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取得我们的信任,就是因为他们真心实意为我们脱贫致富谋出路,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从心里佩服。夏队长还常跟我们套近乎:“我是农家子弟,感恩农村的养育,能为村民脱贫致富、农村发展兴旺做点事是我的荣幸。”

 

 

夏队长这个人记性好,待人用心用情,只要见过一面的人,再次见面时他能高声喊出名字,让人惊喜。这说明他对村民在意,心里装着百姓。2018年4月他来我们村不久,我家和另外4户易地搬迁户住在一个临时帐篷里,我们虽有异地搬迁建房名额,但还没有落实建房地基。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不知他姓什么,就随口对他说:“请你帮问问我们的建房地基什么时候批下来,我们已经住了8个月的帐篷了,很不方便。”他问了我的名字,说一定会帮我们问问。就这事我请求过许多人都没有结果,以为他也是随口应付,可万万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我与他再次相遇时,他热情地迎上来:“彭家才老哥子,你们建房地基的事我们与各级联系了,会尽快有个答复,请放心。”一周以后,夏队长与青岗岭的马副乡长等20多人来到沈家沟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场划定我们这5户人家的建房地基。现在,我们住进了新房,全村整体的易地搬迁建房工程也进入收尾阶段。

村民罗能早:夏队长刚来我们村没多久,4组村民向他反映畜圈停工的事,希望近快建成投入使用。畜圈这项工程是上一个扶贫工作队筹资于2017年上半年开始修建的,地基都做好了,由于资金短缺,2017年年底被迫停工。夏队长带着西玛丽珠等队员随同村干部多次到畜圈工地察看。征求过各方面的意见后,夏队长及时拟计划写报告,向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请求资金帮助。驻村工作队的请求得到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支持,筹措的资金已经到位,畜圈将在2019年春节后动工修建。这个畜圈占地面积三亩多,设计42间畜室,建成后饲养猪、牛、鸡等,发展养殖业,保障村民脱贫有项目推动,发展有产业支撑。

 

 

在那条从沈家沟村到水电铝厂的三公里左右的羊肠小道上,夏队长和队员们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他们认为将此道修建成公路太重要了,将为洒渔村、金瓜村、沈家沟村等村的村民到铝厂务工提供便捷,从而疏通村民就近上班的就业渠道。在他们的积极奔走和不懈努力下,这条公路即将动工修建。蒋家沟大桥也是驻村工作队考察后请求立项的扶贫项目,在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协调下,大桥建设项目获得批准,资金也有了着落。这座桥建成后,出入沈家沟村4个小组和金瓜村的车辆通行难问题将得到解决。

夏正云带领驻村工作队入村以来,走遍了沈家沟村所有农户。他们进村入户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询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贫困程度,有什么需求和愿望,等等,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精准帮扶沈家沟村提供依据。他们在走访中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和强农惠民政策,激励我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国家的帮扶中顺势而为,自我奋进;鼓励我们勤劳致富,建设美好幸福的生活;根据各个家庭实际,为农户致富建小康出谋划策。夏队长在与我们交谈中发现有些村民致贫因病而起,就耐心讲解国家的医疗帮扶政策和相关医疗常识,消除“看病难看病贵”顾虑,建议病人去哪家医院看哪个科室。他们驻村还不到一年,就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内心。

村委副主任罗能相:村里的人畜饮用水原本出自两公里外的大箐沟山洞里流出的山泉,水质好,充裕够用,随着异地搬迁户的入住,新增人口较多,以前的水源供不应求。村民用水问题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障碍。为了寻找新的水源,解决9个村小组的用水难题,夏队长带领队员跟我们爬坡下坎到处奔波,真是拼命三郞,我们敬重他感激他。

村监委会主任陈光飞:2018年11月23日上午10点多钟,我和夏队长开着电动汽车到石梯子2组察看原来供1、2、3组饮用的水源地。我们将车停在袁仕金家对面的小路旁,步行上山察看,看后我们都很满意。夏队长高兴地对我说:“这是从山体流出的水,无污染,质量好,但要把现有的水池扩大,增加蓄水量,这样才能满足2组和其他组的用水。”我回答说:“对,就这样做,这下2组吃水不成问题了。”我们回到停车处准备驾车返村,夏队长一人上车倒车转向,因场地较窄,车身后溜,不慎连人带车坠入两米多深的沟渠里,导致他受伤住院,诊断为“右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右第2、3、4肋骨骨折”,行“全麻下右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夏队长为村民脱贫致富而操心劳累,为保障村民用水而身负重伤,他的为民情怀激奋人心。

村委会主任陈克波:我陪护夏正云队长入住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术后医生嘱咐我们要与夏队长讲话,不能让他睡去。在场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梅一和西玛丽珠干脆就拿“脱贫攻坚”跟他说事,问他沈家沟有多少户多少人?2018年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脱贫攻坚 “六个精准”是什么?等等,夏队长虽然身体极度虚弱,昏昏欲睡,但都能精准作答,我深感震撼,自愧不如。手术后的第四天,夏队长十分认真地跟我说:“沈家沟各村小组的用水有必要请专业机构化验一下,要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当时我既感动又于心不忍。他为了给村民寻找水源才伤成这样,现在伤情好转,稍稍精神了些,又牵挂起水的问题,心里只有我们村民而没有自己!

说到此时,陈克波眼里盈满泪水,为了掩饰,他侧过身去咳嗽。他接着对笔者说:“夏队长的事迹和精神对我们村干部是永远的激励和感召。当前,我们村三委要更加积极有为地为老百姓工作,为全村脱贫攻坚更加使劲,让夏队长康复回村后看着高兴,让他在后续工作中少操些心……”

云报客户端通讯员:唐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