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青岗岭乡沈家沟村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的扶贫点,村委会坐落在两面群山相夹的小坝子里,洒渔河蜿蜒而来,穿坝而去。全村辖11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1018户农户34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0户1923人,现已脱贫490户1848人,未脱贫20户75人。
2018年2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派出由夏正云、李涛、李梅一、西玛丽珠、高程伟5名机关干部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沈家沟村,夏正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真心扶贫得民心,用心扶贫有实效。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领导和支持下,夏正云带领工作队满腔热忱投入沈家沟村的脱贫攻坚,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收获希望,也收获了真挚灼热的群众感情。
沈家沟村11组村民左发顺、李开芬夫妇俩都78岁了,左发顺本人患有痛风病。老俩口带着一个正在读小学6年级的12岁孙子住在20多平方米的陈旧土基房里,生活艰难。夏正云和队员李梅一、西玛丽珠与青岗岭乡副乡长马波等人入户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时来到左发顺家,发现老俩口的床铺安置在楼上,孙子一人住在楼下,觉得老人成天顺着楼梯爬上爬下,既不方便又很危险,劝他们把床铺搬到一楼与孙子一起住。回到村里,夏正云想起这事心里总不踏实,认为劝老人搬移床铺有些不妥,明明是因为老人上下楼不方便有危险,才劝他搬到一楼,但老人在搬床铺的过程是否方便是否危险呢?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很想马上赶去左发顺家替他们搬,但夜已至深,而乡里催要的材料还得加班加点弄出来,只好打消去左发顺家的念头。第二天一早,他与村委会主任陈克波等人赶到左发顺家里,眼前的情形既让他松了一口气,又让他哭笑不得。这老俩口仅仅搬移了被窝,但不是搬到一楼,而是搬到了猪圈上面用棍棒搭建的简易木楼上,猪圈散发的刺鼻气味十分难闻。显而易见,老俩口移居的“卧室”不但安全无保障,连卫生也成问题。夏正云与村主任立即行动,一边劝导老人,一边动手把床铺搬到一楼。在搬木床的过程中,由于棍棒滚动,夏正云身体失去平衡,拉伤肋软骨,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坚持与村主任一起干完活计。随后几天里,夏正云和队员西玛丽珠与乡政府商议,将左发顺家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尽快安排人力物力对他家的土基房进行修缮加固,让他们住得安全住得放心;还帮助左发顺夫妇向政府申请临时救助。而今,左发顺家的房屋已得到修缮加固,2000元的临时救助款也拨付到位。
沈家沟村8组村民范正芬患双下肢静脉曲张病已10多年,双脚静脉血管怒张,像鸡肠子一样曲里拐弯地盘绕着,行动不便。不慎碰着硬物,血管常被刺破,血线喷射,疼痛难忍,旁人现状心惊胆颤,急切中范正芬用事先准备好的布带缠裹止血。她的老伴陈让明患阑尾炎,时常小腹胀气疼痛。夫妇俩每年都要花掉1000多元的医药费,生活比较困难。2018年10月,夏正云队长去范正芬家走访,看到她的静脉曲张症状,关切地说:“大娘,你的静脉曲张症状严重,要立即去医院手术治疗。”望着夏队长关切的目光,范正芬难为情地说:“我不能拖累两个儿子,大儿子家6口人,小儿子家4口人,他们人多都要吃饭开资,打工那点钱用来用去都很紧张,我去医院治疗又要花一大笔钱,不忍心,也花不起。年纪大了,我不去医院,死在家里算了,也减轻家庭负担。”夏正云拉着老人的手开导她:“大娘,你不要担心,我当过医生,知道你的病情,症状虽然严重,但通过手术容易治好,医疗费也不会有多高。你们家是建档立卡户,医疗费可以报销90%,你们出不了多少钱。长痛不如短痛,花流水钱不如花一笔钱,去医院赶紧把病治好,经济负担减轻了,才能过上小康生活。”听了夏队长的劝导,范正芬的愁容有所缓和,但没有明确表态。后来,夏正云和村支书陈启学又3次去她家劝导。她过意不去,同意入院治疗。范正芬于2018年12月20日住进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花销不多,手术却很成功。
云报客户端通讯员:唐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