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璧(后排左一)和边纵战士在一起
朱家璧(中)在行军途中
朱家璧纪念碑
红河,云南革命的摇篮和沃土。从1927年 4月中国共产党在红河地区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到1950年 2月红河全境解放,红河地区党组织带领红河各族人民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河各族人民获得了彻底的翻身解放。今天,这些红色革命历史的荣光,成为红河各族群众不断向前发展的磅礴力量。
点燃红土高原推翻旧制度的第一把火
春日的查尼皮,满目苍翠,生机勃勃。从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前拾级而上,在讲解员廖文凯的讲述中,我们走进了那段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里。
1928年,白色恐怖笼罩云南。1月,云南地方反动政府下令清党,当时组建不到一年的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及时领导全省革命,指导即将来临的武装斗争,1928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共产党员李开文家的茅草屋内举行。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临时省委,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蒙自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科科长张荣贵说,会议之所以选在查尼皮这个小山村召开,主要是因为当时云南反动政府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他们被迫向工矿、农村转移。而查尼皮处在深山密林里,地理位置险要隐蔽、离滇越铁路芷村车站不远,群众基础好。
相关史料记载,1928年5月,共产党员黄明俊到蒙自查尼皮村开展工作。在查尼皮创建了党在云南少数民族山区的第一个支部。短短几个月内,又在附近十几个村子发展了党员80余人,建立党支部20个,发展农协会员800多人,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武装游击队,查尼皮成为云南地下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
中共云南一大是云南地下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召开的唯一一次党代会,点燃了红土高原推翻旧制度的第一把火,铺开了解放云南的光明大道,是云南革命斗争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红色星火代代相传。如今,当年的茅草屋已是党史教育基地,大家纷纷前往学习历史、铭记历史。
正在这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张宏宇说,通过身临其境深入了解中共云南一大,感受革命先辈在那些艰难岁月里的革命精神,将进一步激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为党的事业和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燃起滇南矿山革命的星火
“争,起来争,大家工人要齐心。振起精神,哪怕牺牲,勇敢向前进……”
这是中共云南一大代表、革命烈士李鑫在云南个旧矿山工作期间创作的矿山小调《八点钟》。简洁朴实、通俗易懂的歌词,极大地启发了工人们的觉悟,燃起了滇南矿山革命的星火。
1928年11月,李鑫进入马拉格矿区当索道工人,开展革命工作。李鑫利用矿山中流传的生产曲调,编写反映工人艰难生活的《走厂调》《月叹穷》等20多首歌谣,宣传发动矿工,揭露资本家剥削压迫真相、抨击社会黑暗、诉说工人疾苦,向工人们传递先进思想、号召他们发起、参与革命活动,反对矿厂的剥削。
为了进入矿山,书生模样的李鑫每天练习打赤脚、赤身在火辣的太阳光下曝晒,使皮肤晒黑又脱皮,用河沙、炭灰擦身,俨然一副老农的模样,很快他和工农打成了一片。
李鑫同工人一起,每天吃的是霉烂粗糙,掺满沙子、石子、稗子的“三子饭”,穿的是破烂不堪的麻布衣,干的是超体力的牛马活。李鑫与工人群众建立了密切的感情,矿工们亲切地称他为“施大爹”。
“施大爹”李鑫与有革命要求的矿工喝鸡血酒拜把子,以兄弟相称,成立“弟兄会”,并在“弟兄会”内部把可靠的、坚定斗争的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60多人的“秘密赤色工会”,发展最先觉悟的工人入党。
通过李鑫等同志卓有成效的工作,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矿山支部——中共个旧矿山特别支部建立。至此,在马拉格矿形成了以特别支部为核心、赤色工会为秘密外围、弟兄会为公开组织的工人革命队伍,革命的火种照亮了个旧矿山。
1929年4月,李鑫发动和领导了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这也是云南省第一次矿山工人大罢工。在他的细致组织指导和工人毫不妥协的斗争下,矿方终于答应工人提出的要求,罢工斗争取得全胜,但反动势力也抓紧了对矿山早期党组织的破坏。同月,李鑫准备发动一次工人武装暴动,意图夺取马拉格的矿区武装。罢工运动的风潮引起个旧锡务公司当局的注意,他们在搜查时发现了共产党的活动,认出领导罢工斗争的李鑫是云南当局通缉的共产党要犯,随即逮捕了李鑫等人。
光阴虽然带走了英雄们的身影,抹平了“砂丁”们艰难求生的脚印,但革命精神仍薪火相传。今天,在曾经的马拉格矿区上,中共个旧锡矿特别支部建立地纪念碑静静矗立,云锡集团云南安化五八一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崭新厂区生产正忙。
朱家璧将军在弥勒的战斗岁月
弥勒市西一镇朱家璧纪念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攀枝村委会勒克村小组,郁郁葱葱的翠柏环绕在朱家璧纪念碑周围。这里是彝族阿细人聚居区,也是革命老区,为云南解放作出重大贡献的朱家璧将军曾在这里组织和领导武装斗争。
弥勒市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邹凯荣介绍,1948年2月29日,朱家璧来到弥勒西山组织和领导武装斗争,在勒克村成立临时指挥部,集结200余精干武装进行军政训练。3月5日,国民党3个营兵分三路进犯西山革命根据地,朱家璧率正在训练的200余武装和西山民兵300余人,在勒克、攀枝邑、石门坎、麦冲一带,据险阻击敌军。
根据省工委的指示,朱家璧组建了云南人民游击武装主力部队——“一支人民的军队”,并跳出外线作战,迂回陆良、罗平集结队伍,解放师宗县城。1950年春,朱家璧率部配合野战军进行滇南战役,彻底歼灭了国民党军残余,为云南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和军事行动,朱家璧率部开辟了滇东、滇北、滇南等大片革命根据地。在跟随朱家璧转战滇中、滇东南各地的过程中,弥勒有4000余人参加边纵部队或民兵组织,他们在抵抗敌军扫荡、突破围剿的战斗中浴血奋战,共有杨治廷、童绍尧等243人以身殉国,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八百里的弥勒西山,九十九座大山,山山水水沐浴在党的光辉里……”如今的彝族阿细人,用《党的光辉照西山》《西山儿女闹革命》等舞蹈和歌曲表达着对共产党的感恩和对革命前辈的缅怀。
在红河,还有中和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滇南战役畔山战斗地等,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和与之相伴的故事,沉淀了历史的厚重,传承着前辈的革命精神。铭记,让这些红色记忆在新时代里熠熠生辉、代代相传。(常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