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故事】王长林:聚焦公共卫生防治工作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发布时间: 2021-03-03      来源:红河州人大常委会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王长林,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部主任。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王长林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认真履职、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大代表的动人风采。

 

坚守岗位 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长林主动请缨,申请出征湖北,驰援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不仅需要医生、护士,还需要我这样的感控人员,我有经验,家里也没有什么牵挂,我最适合到前线去。”

但由于医院防护工作的需要,王长林最终没有去成武汉而留在了医院。在送别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现场,王长林一遍遍叮嘱出征的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王长林(最左)为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送行。

 

王长林所在的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是州级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疗救治和转运医院,在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的同时,如何避免疫情在院内传播和扩散,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是王长林作为医院感染管理部负责人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感染防控战线上的老将,防疫期间,王长林身先士卒,带领医院感染管理部医务人员及时研究起草医院防控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安排、布置和监督检查,同时还认真为医务人员提供防控技术指导。

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王长林没有懈怠,她协助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的采集、密切接触医务人员的管理等防控工作,确保了医院的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零感染。

 

履职建言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长林就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传染病及艾滋病防治、如何稳定基层法官、减少人才流失以及促进基层法官工作积极性等问题进行调研,梳理形成了《关于对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扶贫给予专项资金扶持的建议》《关于对艾滋病防治条例进行修订的建议》《关于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直过民族、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建设资金补助的建议》等提交全国人大,促进相关领域的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

去年全国人代会上,王长林提出了《关于修改传染病防治法依法推进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的建议》。她建议国家建立更加具体和系统性的法律,通过刚性和规范性的条例完善防治系统,让医务工作者在面对突发性传染病时更加及时和规范地防控。

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王长林建议国家在传染病防控中重视医疗机构一线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公共卫生人员的专业判断,并且改进医疗监测上报流程。

“我将持续关注公共卫生防治工作,坚持为民发声。”王长林明白,这是她作为医生的初心,也是作为代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