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云岭巨变 牢记嘱托奋进跨越
发布时间: 2021-07-01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这是珍藏在中国共产党事业的起点之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董必武同志于1956年2月为该馆的题字。这句源自《庄子·内篇·人间世》的箴言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启迪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时代征程中一路感悟、一路求索、一路持守、一路践行。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恰是一个由“简”到“巨”的过程。百年征程,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处于高潮还是遭遇挫折,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星辰万里,星火燎原。而今,从嘉兴南湖驶出的小小红船已成为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从望志路燃起的火把,将光和热播撒华夏大地,照亮了世界的东方。

知所从来才能明其将往。今天,站在云南这片可爱可敬的红土地上回望百年芳华,我们纪念的不仅是这段峥嵘岁月、奋进征程,更在用心发现那些历史硝烟中的真理力量、信仰力量、思想力量,更在真切感受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丰沛智慧和有益营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断抒写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继续跑好手中这一棒。

 

(一)

一束微光,也媲美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一缕火苗,也蕴含燎原的无穷能量。

1919年,划时代的五四运动,惊醒了祖国西南边陲这块古老的红土地。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先行先觉的云岭儿女走出大山,到省外、国外去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播下了云南革命运动的一颗颗火种。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犹如擎起的一把熊熊火炬,给近代饱受战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人民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领路人。

1926年8月,正当以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为目标的北伐军胜利进军时,中共广东区委派遣滇籍共产党员李鑫,回云南筹建中国共产党云南地方组织。1926年11月7日,由李鑫主持,周霄、吴澄、杨静珊在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24号(现39号)的周霄家中,举行第一次党员会议,正式建立了中共云南特别支部。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的建立,成为云南革命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标志着云南各族人民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崭新的革命征程。

从1926年8月昆明节孝巷的出发,到1950年2月24日迎来云南全境解放,云南人民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苦难辉煌的斗争洗礼。在党中央领导下,云南地方党组织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为红军长征过云南作出贡献、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领导“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创建“边纵”革命武装、促成卢汉率部起义、配合野战大军进军云南、参与发动滇南战役……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云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批批出生于红土高原的赤子,为了中华民族和云南人民的解放事业,战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当中,有王复生、王德三、王有德、张伯简、施滉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先驱,有红十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周建屏、无产阶级军事家罗炳辉、云南早期农民运动的组织者赵祚传、威慑敌胆的抗日名将周保中、人民音乐家聂耳、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他们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将云南儿女的精神气概永远熔铸于红土高原。

 

(二)

“云南解放了,云南人民已经做了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1950年3月4日创刊的《云南日报》,发表了题为《加强团结建设新云南》的发刊词:“由于中共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迅速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云南人民和中共云南地方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的英勇奋斗;卢汉将军的率部起义,归向人民民主阵营;使云南获得了和平解放。”

云南各族人民彻底解放的伟大胜利,翻开了云南历史崭新的一页,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了团结建设新云南的伟大征程。

面对解放初期的满目疮痍,中共云南省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为云南制定的“团结第一,工作第二”的工作方针,开启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从1953年开始,遵照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共云南省委领导全省各族人民,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一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云南初步确立。

为了清除封建余毒,云岭大地一步步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1951年至1958年,中共云南省委坚持“慎重稳进”的方针和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内地坝区和多民族杂居的山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在边疆民族地区则采取缓冲区土改、和平协商土改和“直接过渡”等方式,完成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废除了各种封建剥削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为全省经济恢复和社会进步扫清了障碍。

针对云南省情实际,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省委从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方针,通过中央访问团到云南、组织民族参观团到首都和其他内地城市参观访问,加深了各族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和新政权的了解和信任;通过组建民族工作队,“做好事,交朋友”,疏通民族关系,遵循“民族团结,双方满意,大家欢迎”的要求,调解民族纠纷;通过团结改造和妥善安置民族上层人士,广泛扩大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开展民族识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赢得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通过稳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群众平等参与国家事务,切实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955年4月,云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要》,把建设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工业化上,开始了第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期间,中共云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围绕有色金属开发,加强冶金及相关工业建设;发挥比较资源优势,以烟、糖、茶、纺织为主的特色轻工业全面发展;以橡胶垦殖为基础,农垦事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从“一五”到“四五”,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从1964年开始,以国防工业为主体,围绕“三线建设”,云南建成了西南铁路交通干线,贵昆、成昆两条铁路通车,昆阳磷矿、东川矿务局、昆钢、云南锡业公司、会泽铅锌矿等一批重点项目在这个时期新建或改扩建,大大改变了云南地方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改善了云南工业布局。同时,一大批农田水利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开工,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提高,一些重大工程至今还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接力,云南的贫困和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并初步建立了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毛泽东同志的话,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最美投射。

 

(三)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给人们予智慧的启迪、奋进的推力。

1978年,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先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7年9月,元谋县大塘子生产队在全省第一个推行定工到组、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一时引领云岭风气之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云南迅速推广;1983年,云南几乎所有的生产队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多种经营、乡镇企业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极大松绑,带来的是经济活力的逐步释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集中力量加快能源、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省部共建漫湾水电站;玉溪卷烟厂用2300万美元的贷款,换回了国外一流设备,弯道超车崛起为亚洲第一;在全国率先建立第一家地方航空企业云南航空公司;建成全国第一个通过国际招标施工的鲁布革水电站,全国第一条以地方集资为主修建的铁路昆玉铁路,云南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石安公路;全省粮食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边境贸易几近全省外贸的半壁江山……一个个“第一”与刷新纪录的背后,显示了云南不断审视和立足省情,紧紧依托独特的生态、区位、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优势,开拓进取富民强省的胆魄和作为。

由封闭落后到开放、自信、充满活力,云南始终秉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敢为人先之举先行先试,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兴边富民的实践热潮。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云南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云南积极探索在边疆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城市与乡村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开放与开发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三结合、一体化”改革思路,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生产方式和经营体制向社会化、现代化生产的转变。

依托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我们着力培育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产业和旅游业,建立新的支柱群体,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状况。随着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省委明确提出了以东南亚为重点,面向世界,外引内联,大贸边贸结合,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决策,进一步打开了云南对外开放的大门。

面向21世纪,云南不断解放思想,深化省情认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目标,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加速发展。

 

(四)

“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你们好!你们乡党委来信说,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得知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卡雀哇广场上,悬挂着一块红色巨幅匾牌,上面记载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0日写给独龙江乡乡亲们回信的全文。人们经过广场,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观看、默诵,“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这句话,让人激动满怀。

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

此时此刻,云南各族人民始终铭记,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让云南各族人民翻身解放,真正当家做主人;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云南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开启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云南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此时此刻,云南各族人民始终铭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我们攻坚克难,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01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21元,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我们聚焦重点,推动“三个定位”取得明显突破。我们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数量居全国前列,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不断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保持总体平稳,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5.04%,州(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8%,建成一批美丽县城、美丽乡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与9个国家搭建11个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49对,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效趋显,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建设有序推进。

我们扭住关键,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7.8%,2020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全国排位由2015年全国第23位提升至2020年第18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绿色铝、硅产能居全国前列。“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幅达到16%以上,茶叶、鲜花、蔬菜、水果、中药材、坚果、咖啡、肉牛等重点产业产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服务业持续发展,以“一部手机游云南”重构旅游新生态,智慧旅游成为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新名片。

我们固本培元,助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力实施“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16个州(市)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11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0万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

……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岭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突破,民生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边疆各族人民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今天的云南,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坚不可摧,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志历久弥坚。

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不平凡征程,正以全新的姿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满怀信心、坚定前行,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南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