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夯实基础 推动综合交通建设
发布时间: 2021-12-07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近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12月7日,《云南日报》刊发《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夯实基础 推动综合交通建设》,对此进行报道。

 

 

全文如下

 

截至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达9006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实现16个州(市)、11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

回顾云南“十三五”发展成绩单,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成为其中亮眼的一笔。

在“十四五”期间,云南仍需进一步补交通的短板、破交通的瓶颈,把云南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全方位展现出。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陈飞 摄

 

近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全省综合交通向“提质增效、适度超前”转变提出询问,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

 

 

保山高速公路 杨艳鹏 摄

 

目标明确

“十四五”末力争实现127个县(市、区)通高速

“十三五”以来,我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但对标国内先进水平,短板和问题仍然存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芬首先发问:“在‘十四五’期间,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作出的定位,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建设?”

对此,省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体系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要求,全省交通运输体系仅解决了点对点单项通达的问题,与全省国土、人口在全国的比例以及辐射中心的定位还不匹配,还存在通达深度不够、互联互通水平不高、成线不成网等问题。如,当前全省还有19个县未通高速,高速公路面积密度2.29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3位;“五出境”高速公路通道中,中缅清水河通道临沧至清水河高速还未全线贯通,同时中缅、中缅印等通道境外段尚无高等级公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在交通强国建设中作出云南贡献、展现云南担当。”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好发展与需求的关系,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足云南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来谋划交通网络布局,着力构建支撑我省内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链接,外与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联动的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全省交通运输体系从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适度超前转变,力争全省高速公路里程到“十四五”末达到1.5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实现127个县(市、区)通高速。

 

加强保障

拓宽融资渠道 严格用地审批要求

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筹资难度不断加大、要素保障不断趋紧……朱兴友、徐昌碧、王卫昆等委员先后围绕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用地保障问题进行提问。

朱兴友委员询问:“交通运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在‘十四五’期间仍需进一步加强地方高速公路建设,国家不予补助资金支持,省里按每公里2000万元补助,随着投资成本的不断增加,地方财政配套的压力不断加大,请问如何处理好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与地方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马文亮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省启动综合交通5年大会战,实施高速公路“能通全通”等工程取得的成效。目前,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项目有160个、1.3万公里、估算总投资约2.1万亿元,已完成9800亿元、占总投资的47%,有力支撑了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完成,也极大带动了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他表示,关于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筹措问题,在争取中央支持、省级财力努力安排的基础上,我省将通过采取争取专项债券、盘活存量资源、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缓解省和州(市)两级财政支出压力,努力做到与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

“近年来,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用地管控政策执行上更加严格,后续用地保障、环保审批等刚性约束越来越紧,建设成本还将不断攀高。因此,当前保持高速公路适当的建设规模和速度是必要的。”马文亮表示,“我们将按照推国高、稳在建、保竣工的原则,持续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加快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为专项债争取和稳投资打好基础,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高中建用五个“更加严格”来概括形容目前建设项目用地审批要求,即计划指标执行更加严格、生态管控更加严格、违法用地查处更加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更加严格、征地程序更严格。“这对我们做好前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表示,相关部门必须提前介入,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压实各方责任,统筹指标,有效避让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少占耕地,最大限度避免线路的频繁调整,切实降低用地报批难度,统筹全省指标,全力做好保障。

“要坚持市场化、多元化、多渠道拓宽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渠道。”省财政厅副厅长赵晓静表示,针对建设资金筹措困难,除了继续加大向中央争取支持力度、省级财政应保持适度投入、充分运用好地方人民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政策等,还应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贷款融资以及项目规范引入社会资本,督促企业充分利用路网路域资源,强化项目沿线资源资产的综合利用,加速资产资源转换资金进程。

 

建设大通道

实现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运行

今年8月,中缅印度洋海公铁多式联运物流新通道第一批试运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新通道破冰之旅,标志着中国与缅甸之间增加了一条高效的物流新通道。随着运输距离大幅缩短,单程运输时间可以节约20天至22天。

张纪华委员提问:“中缅印度洋大通道是我国连通印度洋最便捷的陆海通道,对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扩大开放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请问下一步我省如何推动大通道建设,真正实现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运行?”

“中缅印度洋海公铁新通道第一批试运任务顺利完成,为构建我国环印度洋大通道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国际和国内反响都非常大、非常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岳修虎说,目前,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研究起草《云南建设中国环印度洋大通道实施方案》,积极推动中国云南—缅甸仰光—印度洋集装箱海公铁联运新通道(简称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常态化运行,打通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推动中缅铁路公路和皎漂港建设,加快构建我国通往环印度洋地区的大通道。

“如何支持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常态化运行,我们反复与有关部门、专家智库、行业龙头企业等进行座谈,共同讨论研究,同时与临沧市保持沟通协调,初步形成了我省支持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常态化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岳修虎表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云南省支持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常态化运行18条政策措施》,目前正在征求省级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意见。同时,还将深入研究分析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常态化运行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全力协调推动,打通堵点难点。(瞿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