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大常委会:以望闻问切“四诊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0-10      来源:文山州人大常委会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人大履职行权的重要抓手,聚焦党委决策部署、政府强烈推动、群众普遍关切的重点工作,探索建立“望表识里、闻声知意、问计知需、切根知症”调研机制,落实“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要求,努力使调研调在“病灶”上、研在“病源”上、开出“好方子”,以调查研究之功破解高质量发展之难。

 

深入学习“望”,增强调查研究的“指向性”

如何发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成果质量?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坚持“凡调研、必先学”的原则,对已确定开展调研的议题,要求调研组成员在开展调研前,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工作要求,做到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全面学习与调研课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熟悉条款、熟知内容;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典型经验,做到对标先进、结合实际,用新理念看成效,用新视野看问题,用新思维找对策,真正把调研前的功课做得更足,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战前”准备再“出征”,以强化学习之效,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指向性”。

 

深入基层“闻”,增强发现问题的精准性

如何做到把情况摸得全面、把问题找得精准、把建议提得恰当?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深入基层、找准问题”的原则,变“坐诊”为“出诊”。围绕“带着什么问题、解决什么事项、了解什么情况”,通过实地调研、随机抽查、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加强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交谈,认真收集掌握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切实提高感性认识,不断增强发现问题的“精准性”。

 

深入实际“问”,增强把脉问诊的“针对性”

如何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刻分析存在问题根源,以便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建议?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坚持“质疑问难、找准根源”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将“问”贯穿于调查研究始终,采取“走到哪里问到哪里”的办法,面对面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做到在问中找到调研的方向和重点,在问中了解到群众的诉求和愿景,力争使调研报告更有份量、更有力道、更切合实际,不断增强把脉问诊的“针对性”。

 

深入靶向“切”,增强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如何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人大方案?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坚持“靶向施策、对症下药”的原则,在前期“所望、所闻、所问”找准问题的“病灶”根源的基础上,坚持把推动解决问题为调研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及时召开常委会调研组成员会议,认真讨论分析调研课题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调研组在撰写调研报告时,不回避问题、不躲避困难、不逃避风险,认真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过滤筛选、全面分析、精准分类,做到工作情况真实、数据来源准确、实例举证确凿,真正把调研成果落到实处,切实将“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

 

调研实例

州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文山州平远片区“三区”建设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全面总结建设经验、深刻指出存在问题、真知灼见提出建议,经过综合各方意见,制定审议意见“问题清单”,按程序转交有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为扎实推进“三区”建设,助推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跑出了“加速度”;

州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州公安机关整治酒驾醉驾工作情况开展调研,采取“接地气察实情、汇民意聚民智、学经验勤借鉴”方式,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形成审议意见“问题清单”,跟踪监督州公安局从严从实整改落实,促进全州酒驾醉驾案件明显下降,为探索司法类监督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州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文山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开展调研,通过深入社区、深入居民、深入现场,既看城市大街状况、又看背街小巷实况,既看城市建设“面子”、又看城市发展“里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转交政府办理落实,促进了创建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城市管理能力水平不断增强、城市居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