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果儿等人摘、等人摘,路旁的花儿正在开哟,姑娘们赶着白色的羊群,踏着晚霞她们就要回来、要回来。歌唱丰收的时光,歌唱繁荣的祖国,我们要为幸福尽情地歌唱,远方的客人那请你留下来。”
在“阿诗玛”的故乡——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有这么一首声名远播、欢快悦耳,象征世界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融合的团结之歌。
您可能知道,这首歌曾作为人民大会堂迎宾曲目,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闭幕曲,曾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但您也许不知道,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石林彝乡的基层民主印记,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结出的硕果……
党的光辉照边疆 北京亲人访彝乡
时间回到1950年8月,中央访问团西南团第二分团带着党中央、毛主席的嘱托,来到云南访问,首站抵达路南圭山革命老区访问(今石林县),在美丽的长湖之畔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大会,中央访问团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慰问,将党的光辉洒满石林彝乡大地。
1950年中央民族访问团欢迎大会会场——长湖。图片由作者提供
据史料记述,1950年8月30日,来自路南、弥勒、陆良、泸西等县的彝、苗、回、汉等民族4万余人在长湖欢迎远道而来的北京亲人!下午4点欢迎大会上,中央访问团夏康农团长向各族人民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深切关怀和亲切慰问,高度赞扬了彝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圭山起义,创建圭山革命根据地,将革命火种洒遍云岭大地的感人事迹,并号召各族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努力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访问团向各族群众赠送慰问品,把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锦旗送给边疆各族人民,各族人民也把写有“彝族救星”和“把我们的一切献给毛主席、献给中国共产党”的锦旗敬献给中央访问团,表明圭山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中央访问团的到来,传达了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慰问,打破历史上由于民族压迫制度造成的民族隔阂,在石林彝乡播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火种,开辟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时代。一位彝族老大爷感慨道:“自从盘古开天地,只有彝家下山给官家服役缴粮,哪有官家上山给彝家送礼的,世道真的变了,变了!”
彝乡人民把歌唱 各族儿女心向党
“云南人民闹革命,圭山打出第一枪。”能歌善舞的彝乡儿女,心中早已深埋红色血脉,把“一心向党”的感激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不自觉地融入了撒尼民歌曲调之中,为民族团结之歌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1953年,党中央再次派出中央民族歌舞团到路南县(今石林县)圭山地区采风,歌舞团成员白天与当地乡亲一同辛勤劳作,晚上与劳动人民一起欢歌畅谈,随着体验生活的深入,歌舞团成员被当地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深深吸引,被阿诗玛的传说故事和悠扬动听的撒尼民歌深深感动。范禹、麦丁便收集撒尼民歌曲调等资料改编创作了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歌颂彝族撒尼人民蓬勃的劳动热情和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范禹在《一首歌的诞生》文章中记述,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歌词,是因为“现实的生活给我们的感受太深了。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些撒尼人民淳朴、热情、诚恳、崇高的形象:他们把我们称作从党中央从毛主席那里来的人,不论到哪里,总是拉着不放,要我们留下来;听说我们要走而流下惜别的眼泪……不就是这些活生生的现实,赋予我们这样的情感,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吗?”
从此,石林各族人民积极向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新石林的欢歌开始唱响。一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不仅表达着彝族撒尼人民热情好客的热情,展现了撒尼人民丰富多彩的歌唱艺术,更是充满着边疆彝族撒尼人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牢记使命勇担当 立法保护永流传
长期以来,石林风景名胜区作为云南旅游的“第一站”和“必到点”,围绕旅游更好的迎客、宠客、留客,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留下美好“石林印象”至关重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无疑是石林各族儿女的心愿和呼声,也是各级人大代表的希望和初衷。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该如何运用好立法权?又该如何立良法?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为积极回应石林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聚焦民族立法关注时代发展所需,2000年2月29日,经石林彝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决定批准将《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定为石林彝族自治县县歌,对作者授权的《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这首歌的歌名、曲谱、歌词、作者署名方式及其相应的著作权法予以保护。至此,《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成为石林彝族自治县县歌的专名。
歌名从《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到《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其中蕴含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美好寓意,充分展现和传达了石林各族人民更多的“好客”热情,亦表达了对来宾游客的尊敬。
此后,彝族撒尼民歌《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现舞台和平台,无论是在节庆会场,还是大街小巷,无论是在景区景点,抑或宴会餐厅,只要您来到石林,这曲悠扬的歌声总会在您耳边响起。
石林的“阿诗玛”和“阿黑哥”们,身着彝族撒尼人绚丽多彩的服饰,跳着热情洋溢的大三弦,将《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这首质朴欢快的好客之歌带到了国内外各类庆典活动、展会会场,表达着石林人民的好客热情,代表着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一路走向世界,礼迎八方来客,诚邀四海宾朋。
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为压轴合唱,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各国来宾和运动健儿们的隆重迎送和盛大友情。
2014年11月,在APEC迎宾晚宴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为云南民歌代表曲目礼迎各国友人,展现着礼仪之邦的热情好客。
2019年6月,《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位列第七名。
2016年石林60周年县庆活动现场。毕红生 摄
歌曲的广为流传,不仅向世界展现了石林各族人民的好客热情,也为来宾游客深入了解“阿诗玛”文化有了更多途径,为擦亮“世界自然遗产”“阿诗玛的故乡”等石林名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石林县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量逐步达到了300万量级,旅游业的发展,也极大带动了石林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让石林彝乡各族儿女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石林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对县歌进行保护利用,不仅是积极回应群众呼声、诉求,以务实之举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生动实践,更对阿诗玛文化的保护传承及石林县旅游业的稳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层民主奏华章 砥砺奋进促发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新征程上,石林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秉持群众关注什么,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原则,围绕“旅游立县”“民族立法”两个关键词,紧扣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民族团结之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懈努力、贡献力量。
为充分发挥民族自治优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先后出台自治条例《石林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出台单行条例两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条例》《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单行条例《石林彝族自治县旅游促进条例》正在起草中,立法成果在昆明市县区独占鳌头。让群众意愿获得更加宽阔的表达途径,人民群众权利得到有效行使,为老百姓带来了切实可感的立法成效。
寓支持于监督,找准人大赛道,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1个,建立专业特色代表工作站7个,开展基层民主实践活动10场次,各项视察检查、专项询问、执法检查等工作有的放矢、成效显著,为石林县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展现了人大担当。
这些都是石林县人大常委会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回应民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大工作满载民意民智的生动缩影。
2023年春节期间石林县开展“民族团结 强国有我”文艺巡演。许华 摄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之际,石林县人大常委会围绕这一基层民主故事展开歌舞节目创编,将石林县以“歌”为媒,以“法”为介,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经验搬上了舞台,象征着世界各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的情景歌舞表演节目——《人民的欢歌——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将继续诉说石林县彝族撒尼民歌蜕变县歌的基层民主故事,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照耀下彝乡大地熠熠生辉的民主团结之歌。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在石林彝乡深深刻下民主印记,层层积淀民主价值。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汪洋大海里,石林彝乡的基层民主故事只是沧海一粟,可彰显出的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核心;在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上,石林彝乡基层民主助推发展的案例只是一个微小缩影,可印证的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功效和巨大优势。
在阿诗玛的故乡——石林这片彝乡大地上,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石林县人大常委会同各族儿女将继续展现“向斗牛不服输、向火把有激情、向绣花求精细、向石头作风硬”的时代精神,坚定不移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在倾听民声、关注民生的行动上接续奋斗,以生动实践为石林彝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护航。(符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