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乔甸镇大罗村委会下三家村一个干净整洁的普通农家小院里,80岁的李培德精神抖擞地在翻看着自己整理的影集,当他翻到任基层人大代表20年的纪念证照那页时,他久久地凝望着,许多往事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
李振华 摄
多岗锻炼强素养
李培德幼时受父母熏陶,从小立志读书,然事与愿违,1958年高小毕业后,就被分配在乔甸芦家庄炼铅厂当工人兼扫盲。他说:“我在乡里的炼铅厂、农药厂当过工人,在农具修配厂当炊事员兼经济保管员,后推荐回村当生产队记分员15年,包产到户被选为会计(后改文书),直至2006年才得以卸任,整整同数字打了40年交道。”在不同岗位的历练中,他实事求是、正直无私,为人大代表的履职尽责奠定了坚实基础。
情系民生勤履职
李培德的影集里珍藏着他40年前出席会议时的代表证和主席团成员证。同时,他还珍藏着每次出席会议时的有关照片和物件。他说:“我是1984年大队改乡时,初次当选为大罗小乡代表;1988年2月区改乡后,当选为乔甸乡第五届至第八届人大代表,其中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任人大主席团成员;2002年1月乔甸撤乡建镇后,当选为镇第一届人大代表和主席团成员。”
履职期间,他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牵头或参与提出了许多建议。例如:为方便群众出行,建议在乔甸中心河阿悟村段建了一座大桥,结束了乔甸中心河上没有桥的历史;杨保街集贸市场以路为市,建议政府扩大场地,建设农贸市场,并加强交通管制,消除安全隐患。当谈到履职心得时,他说:“敢说真心话,多说大实话,这样的人大代表,群众才喜欢。”
李振华 摄
笔耕不辍爱学习
为了能更好地履职,李培德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不知不觉间,日记已经积攒了厚厚的十多本。2010年,年过花甲的他出版了《下三家村村志》,他50多年来的日记就是主要素材。“以我耳闻目睹的素材,记录我村逐步富裕的变化过程和正在渐渐消逝的各种民风民俗,把过去的历史展现在年轻一代面前,让他们懂得先辈生活的艰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便是他写村志的初衷。
2018年,他又将自己曾发表于《云南农民报》《大理日报》《宾川时讯》等刊物的文章汇集,增写成书,出版了杂文集《流年足迹》。如今,四代同堂的他,学会了用手机上网、聊天,依然关心着身边的点点滴滴。
热心公益重品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培德家日子不算富裕,但村里修小学,他主动捐资400元,村公所建完小,又带头捐资600元,引洱入宾建乔甸西沟时,他带着家人积极投工投劳,并主动捐资1000元……他在日常生活里言传身教,传承良好家风。如今,他的孙子、孙女都是大学生,有的还成了国家公职人员。
时光似水流,年华深又深。手捧影集,担任代表的这些事,深深地印在李培德的脑海,成为他记忆中永远的芬芳,他百感交集地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的好!人民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这辈子,我能得到群众长期信任就是最大的幸福。”(杨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