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追光人大
【追光人大·主角】那一年,23岁的壮族姑娘王仙芝骑马参加省人代会
发布时间: 2024-09-10      来源:“云南人大”微信公众号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视频制作:唐维鹏)

 

动车穿越山川疾驰而过,一小时有余即可由昆明抵达文山州丘北县;时光倒流70年,刚当选省第一届人大代表的23岁壮族姑娘王仙芝,满怀激动骑马从文山一个小山村出发,3天辗转赶到昆明,参加云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秦楷第 摄

 

1954年8月,云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人民胜利堂召开。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云南正式建立,掀开了我省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一页。据悉,我省共选举产生省第一届人大代表392人,包括党政机关干部、工人、农民等,涵盖20多个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大会上,王仙芝和其他代表一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选举产生了45名我省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今年6月初,记者一行来到文山州丘北县丫勒高寨村小组王仙芝老人家。一栋民房前,老人静静地倚墙而坐,身形瘦小,目光浑浊,时不时摩挲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70年前种种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这位93岁的老人已然忘却,但说到“人大代表”“入党”时,她的眼里依然闪着光。“去年她还记得清清楚楚,今年很多事想不起来了。”儿子张涛坐在一旁,充当着翻译试图帮着回忆过去。

 

秦楷第 摄

 

1931年,王仙芝出生在丘北县曰者镇打磨山村委会水塘村的一户壮族人家。1952年7月,全省内地山区的土地改革相继开始,次年,刚参加工作的王仙芝干的就是土地改革,经常和村民打交道。1954年7月的一天,正在地里干活的王仙芝得知,她被大家选举为省第一届人大代表,要去昆明参加8月召开的省人代会。人民代表大会肇基伊始,什么是“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怎样行使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在过去是一个抽象概念。历经70年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感可触可期。

“当时,先骑马到丘北县城,又坐马车赶到了昆明。”那个年代的云南,交通十分不便,更别说一个贫困的壮族小山村,王仙芝的首次“昆明之旅”便是“怾(gi)马摆”(意为“骑马去”)。妈妈是省第一届人大代表这件事,张涛也是到了20多岁才知道,只觉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但为何当选不明所以。寻访途中,记者联系到王仙芝的弟弟王家兴。据他回忆,大姐以前上过夜校,汉语和壮语都能听会说,平时她做事又雷厉风行,敢于担责,处理群众纠纷有办法,在当地一直都很有威望。过去的一些资料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在工作、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一定群众基础”或许就是王仙芝当选省人大代表的原因。

从省人代会回到家乡的王仙芝不仅入了党,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妇女主任。在其回归正常工作后,“红旗水库”被反复提及。丘北县档案馆的一份材料记载,1958年丘北红旗水库开工建设,其中妇女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当时的王仙芝,就是这样领着当地妇女参与修建工作,以水库为家“扎”了两年多。也就是那个时候,王仙芝与丈夫相识,之后嫁到官寨乡官寨村委会,依然担任妇女主任,带领妇女同志积极投入生产劳动。即便之后未担任任何职务,王仙芝作为一名党员,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

1999年的高寨村小组不通自来水,村民生产生活十分不便,68岁的王仙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去乡政府反映群众心声。终于,高寨村小组通水工程开工建设,王仙芝不顾村民劝阻,经常和大家一起挑沙担石,直到自来水管搭建完工。事后,全村推选她为优秀共产党员。“她是党龄最长的女党员之一……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团结村委会班子,深受群众好评。”丘北县档案馆一份《优秀共产党员登记表》,记录着她质朴的为民情怀。(宋金艳 彭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