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玲:履职为民显担当 躬耕杏林践初心
发布时间: 2025-10-11      来源:昆明市人大常委会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在庄严的人代会会场,她是为民代言、建言献策的“献策人”;在繁忙的医院药学部,她是守护患者用药安全的“守门人”。省人大代表,昆明市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制剂中心主任余晓玲,以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双重角色中架起了一座连接医患、通达民意的“连心桥”。

 

 

扎根一线,做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药学部是医院的医技核心部门之一。作为主任,余晓玲每天与成千上万的药品、复杂的药学数据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打交道,这份专业背景让她在履职中更具敏锐视角。她坦言:“我的建议,大多是从临床一线和患者需求中‘长’出来的。”

在日常工作中,她主导修订了60余项药事管理制度,构建了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医院年配制的75种制剂“安全、有效、可控”,在历年抽检中实现“零质量问题”,为临床用药安全筑起了最坚实的防线。她还关注到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下沉,深入社区、学校举办健康讲座,将中医药养生知识播撒到群众心中。

作为一名医疗战线的人大代表,余晓玲将本职工作和代表履职完美融合,相互促进。在医院,她将履职中了解到的社情民意,转化为改进药学服务的动力。她率先引入“智慧药学”理念,建立智慧药房,缩短候药时间,通过四重校验降低调配差错率。她常说:“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百姓的健康福祉尽一份力。无论是作为药师,还是作为代表,守护生命、服务人民,是我永恒的追求。”

 

 

到群众中去,把“民声”变为“民生”

人大代表不仅要有专业的深度,更要有贴近群众的温度。余晓玲深知,履职的舞台不仅在会场,更在广阔的基层。她利用医院工作的便利,将查房、问诊、交流都变为收集民意的渠道,耐心倾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在就医用药中的烦心事。她主动走进社区,举办“安全用药”健康讲座,在与居民们的互动中,收集大家对医疗保障、社区养老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

她积极参与代表视察、调研等活动,走进其他医疗机构和基层单位,了解社情民意,将汇聚起来的群众诉求、行业呼声,通过人大代表身份传递出去,努力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3月,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上,余晓玲围绕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出应该加强对地方中药企业特色中药制剂的二次开发,探索建立云南省自产中成药临床评价中心,为药企提供科学规范的循证支持数据。此外,她建议设立省级中药制剂研发专项基金,以临床的问题为导向,结合云南特色药材遴选出有临床疗效突出的机构制剂和中成药,建立研发转化和收益反哺机制,助推云南省中医药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余晓玲表示,她将继续坚守代表初心,立足本职岗位,继续为云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鼓与呼,为守护人民的健康福祉倾尽所能,在新时代的履职路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