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视察,本质上是对民生诉求转化效能的“政治体检”,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现场查阅台账和相关资料、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2天的时间里,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先后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应急管理厅6家代表建议承办单位,对承办的237件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全面视察。
(余兰 张晰 摄)
在当前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办理好代表建议,就是将“代表呼声”转化为“发展动能”,将“群众期盼”转变为“民生实景”的具体行动。在6家承办单位晒出的代表建议办理“民生答卷”中可以看到,代表建议承办单位积极主动作为,每一件代表建议都得到了认真对待,进而转化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思想层面上,将代表建议办理纳入政治任务的自觉,彰显出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制度层面上,责任跟踪表、“四级把关”等创新机制,让代表建议办理从“纸面”落到“实践”,破解了“制度空转”难题;沟通层面上,100%面商、“请进来走出去”等做法,让民主协商贯穿始终;成果层面上,产业园区落地、重点产业科技布局等实效,更印证了代表建议办理的成果转化是“履职为民”的郑重承诺。
237件代表建议办理成效明显、值得点赞,但办理工作中的“短板”也不容忽视。个别承办单位将代表建议等同于信访件,暴露出对建议办理政治属性的认知偏差;超期答复、沟通缺位、虚标“A”类件等问题依然存在。
(余兰 张晰 摄)
代表建议办理从来不是单一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对承办单位而言,必须打破“一答了之”。正如视察组成员所说的,要把代表建议办理看作破解地方发展“难点”、疏通民意“堵点”的“金钥匙”,要注重从“解释性回复”向“解决性答复”转变。
代表建议传递着人民的呼声,凝聚着人民的期盼。高质量办理好每一件代表建议是新时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更是让治理更有温度、让民主更接地气,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落地有声的生动注脚。(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