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宣传
全国人大代表建言推进中医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 让民族瑰宝重新焕发璀璨光彩
发布时间: 2025-08-26      来源:法治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老、传统的中医药似乎与现代科学技术“格格不入”,难以相提并论。

中医药虽然古老,但并不落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医药数字化转型同样时不我待。当传统中医药遇上现代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数字中医药推进现场会上,就展现出众多“数字中医药”建设成果。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在中医药古籍挖掘、智能诊断、全产业链质控等领域相继落地。

传统中医药如何拥抱现代科技,让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重新焕发璀璨光彩,也是多位深耕中医药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关心的话题。围绕中医药与科技融合创新的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数智化建设、科技赋能药品研发和生产等方面,受访人大代表提出各自的见解,助力加快推进中医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

 

数智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红石板社区数字中医馆,利用信息化健康检查设备,患者可自助完成身高、体重、血压、中医体质辨识等评测,得到健康指导;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中医医院,医生指尖轻点手机屏,AI助手瞬间调出中药方剂库与临床指南,住院处置效率大幅提升;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医·岐智”大模型已整合407万个病例与1400万条临床知识,构建起覆盖诊疗全流程的智能决策系统……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正是“中医药+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数字化发展,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与数智技术的融合,相继出台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推动我国中医药数智化发展。

其中,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数据局于2024年7月印发的《意见》,是中医药领域首个关于促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和数据要素流通应用的政策指导性文件,为数字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意见》提出用3年至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促进中医药数据的共享、流通和复用,初步实现中医药全行业、全产业链、全流程数据有效贯通,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

 

科技注入新动力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传统中医药正迎来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这是多名深耕中医药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的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委会主委司富春从事中医药研究40余年,在他看来,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中医药辅助诊疗、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治疗效果评估、中药成分分析、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都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促进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也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舌象仪、脉象仪等数字化辅助诊断设备推广应用;智能中药房、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不断涌现;中医药信息化质量追溯体系日趋完善……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相君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已逐步融入中医药各领域各环节,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注入了新动力。

但在发展中,吴相君发现,中医药数据涉及种植、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领域和环节,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机构在数据格式、采集规范、术语表达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推进中医药多源数据融合、标准规范制定和中医药数据平台建设,是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数智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也有待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医疗服务方面,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智能诊疗设备配备率还较低。此外,随着中医药数智化的推进,对既精通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又熟练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较大,中医药数智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吴相君认为,可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建立健全中医药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流通、使用的标准和规范,对中医药全产业链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和完善国家级和区域中医药数据平台,实现中医药数据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在完善服务方面,要加快建设智能化中药房、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中医药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中开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类专业,为中医药数智化注入新活力。

 

研发生产与科技深度融合

作为一名来自医药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赵菁的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将新技术与中医药生产环节深度融合上。

赵菁注意到,中医药产业受制于药源成分复杂性,在药品研发、生产与贮存以及流通等环节均可能存在药材品质变异等问题,且很多中药企业的制药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薄弱,这些局限性导致中医药发展与推广受到限制。

“中医药拥抱现代科技是大势所趋,产业智能制造是必经之路。”赵菁认为,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产业的融合应用,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和实现智能化升级。以人工智能为例,AI可以分析中药材种植环境数据,优化种植方案;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设备运行、药材处理情况,自动调整参数,保证生产工艺精准执行;AI技术还能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提前维护,保障生产连续性。利用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药品生产过程可追溯,达到药材、饮片生产规范化、制剂生产智能化和质量监测在线化、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化,保障产品质量。

多名代表认为,在中药新药研发环节中,科技手段同样大有可为。赵菁举例说,宣肺败毒颗粒就是借助了经典名方、抗疫经验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筛选出的有效方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分析海量大数据,可以有效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加快临床应用。

司富春提出,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可以通过AI技术等对海量临床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构建疾病诊断模型和治疗方案优化模型,进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赵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