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在推进法治云南建设的征程中,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履职担当、主动作为,涌现出一批弘扬法治精神、守护公平正义的先进典型。
近日,“云南人大”微信公众号【法治先锋】专栏,聚焦我们身边的法治践行者,展现新时代人大队伍的履职风采。
今天,一起走近德宏州人大代表、陇川县司法局章凤司法所所长蔡继洁,看看她的故事。
作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大代表,陇川县司法局章凤司法所所长,蔡继洁始终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为依托,在履职尽责中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用法治力量守护民生福祉,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
蔡继洁(右一)开展普法宣传。
立足法治一线
以代表视角察民情聚民智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蔡继洁深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是接触群众最直接的窗口,也是收集社情民意的“活字典”。作为扎根乡镇的司法所长,她坚持将代表履职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在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中,敏锐捕捉群众诉求。在普法宣传中,她积极开展“法律6+N进”系列活动,结合民族节日、法治宣传月等节点,用傣汉双语向群众讲解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她积极开展走访调研,主动收集关于农村土地纠纷、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化解等意见建议,这些素材成为她后续提出代表建议的重要依据。
面对司法所“人少事多”的现状,她既当好代表、又当好人民调解员,在处理辖区20余起矛盾纠纷时,既以司法行政干部身份依法调解,又以代表身份记录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意见。
聚焦民生痛点
以代表担当献良策解难题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代表履职的方向。”蔡继洁说。在日常工作中,她坚持“三必访”:矛盾纠纷当事人必访、社区矫正对象必访、刑满释放人员必访,通过“拉家常”式走访掌握基层法治建设的堵点难点。
针对基层人民调解员待遇保障不足、队伍稳定性差的问题,她认真开展调研,充分听取和收集基层调解员的意见,在州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进一步落实“以案定补”,助力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州司法局、县司法局高度重视,推动出台配套实施方案,有效激发了基层调解队伍活力。
在调研了解乡镇综合执法工作中,她发现基层执法人员力量薄弱,出现了“人才质弱”的局面。在州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她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大法律人才充实到基层执法队伍中的建议,呼吁健全法律人才建设机制,缓解基层法治人才短缺问题。
践行法治为民
以代表身份强监督促落实
“提出建议只是起点,推动落实才是关键。”蔡继洁始终将建议办理监督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环节。自从任职以来,她不断在各级调研会议上提出将人民调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25年1月,州司法局对2024年度调解的人民调解案件(2024年1月—10月)进行补助,极大调动了调解员积极性,提升基层矛盾化解能力。目前,她正积极推进与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的“三所联调”工作机制,恰当处理好矛盾双方关系中的情与法。
“群众的笑脸,就是对代表履职最好的肯定。”蔡继洁常说。从司法所长到人大代表,她始终以“守正为心,司法为民”的初心,在边疆法治建设一线书写履职答卷,让法治阳光照亮边疆村寨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