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创新构建“三位一体”河长制监督体系,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组合拳,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图景成为怒江新名片。
为构建“全链条”监督机制,州人大常委会建立“巡查+述职+评议”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紧盯重点流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沉浸式”巡查,形成问题清单台账化管理。
创新“河长述职+代表问政”监督模式,推动解决河道“四乱”问题。2024年全州清理河湖库渠422条(段),确保河湖水域岸线环境卫生干净、水流通畅。
在常态化开展“河长清河”行动同时,持续推进怒江干流(云南段)水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工作,以法治力量护航绿色发展。
当前,怒江州正全力打造“怒江河长”品牌。怒江境内3条大江200多条支流纵横交错,随处可见四级河长巡河的身影。独龙江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为云南唯一入选的河流。全州有3个案件入选云南省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和河湖“清四乱”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学习。
在释放“生态+”综合效益方面,全州23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35%,沿岸建成68公里生态廊道。全州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个监测断面水质良好(Ⅲ类),13个监测断面水质优(Ⅰ~Ⅱ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从“治水护河”到“点绿成金”,怒江州人大常委会正以监督之力破译生态密码,赋能绿色发展,让每条河流都成为承载乡愁的幸福河,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还提升了怒江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促进了生态旅游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下一步,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河长制监督工作,以监督“硬举措”,护就生态“高颜值”,为全州高质量发展绘就更加绚丽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