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度创新与机制重构,将民主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社区巷陌,在22.3万选民的诉求与政府治理效能间架起双向奔赴的桥梁。
2024年,晋宁区人大常委会构建的“家访连心、阵地赋能、民生票决”履职体系,不仅破解了基层民主实践中代表履职形式化、民意传递碎片化等难题,更以2000余件民意诉求的闭环解决,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
加强代表队伍建设,提升代表议案质量
为优化代表结构,晋宁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队伍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第一工程”,动态优化代表结构中产业工人、新业态从业者占比。此外,区人大常委会严格审查有关代表资格有效、暂停、终止等。
针对基层代表的履职实际需要,晋宁创新“理论+实践”立体培训模式。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带头开展“家访式培训”,将课堂搬到花卉种植园、村道改造现场,通过29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对一”传授建议撰写、预算审查等实务技能。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构建的云端赋能平台,推送代表法解读、民生项目监督案例等资料,形成“线上学理论、线下练实操”的闭环机制。
系列举措下,代表议案、建议的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其中,《关于制定〈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的议案》直接推动《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出台,实现晋宁区文物保护立法的新突破。
激活治理末梢神经,破解履职泛化难题
为激活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以“1+8+N”阵地网络为依托,晋宁将民主实践嵌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区级“代表之家”统筹推进专业代表工作站制度,指导乡村振兴、文物保护等8个专业代表工作站开展活动163次,收集民意1130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24个。
值得一提的是,宝峰花卉产业链发展专业代表工作站积极推动鲜花绿植电商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因地制宜发展鲜花绿植电商产业。促使宝峰辖区直播企业达200余家,每年线上线下“多肉花卉”交易资金流达3.6亿元。同时,上蒜文物保护与利用专业代表工作站积极发挥“五级”驻站代表作用,多元化拓展专业代表工作站功能。
闭环管理释放效能,民主监督贯穿民生
晋宁区人大常委会在“家访”实践过程中,探索构建的“建单—交单—清单”建议办理闭环机制,将240件代表建议办结率提升至100%。201名代表“家访”代表和选民3074人,使昆阳街道排水沟疏通、二街镇农村电网改造等2085件“民生微实事”得到快速回应。
昆阳街道和夕阳乡代表小组代表通过持证视察的形式,分别对村卫生室收费不透明、医保难报销和宝夕公路“四改三”项目进度进行了视察,让代表做到“为党传声、为民代言、依法履职、务实为民”。上蒜镇代表小组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破解了临湖产业转型用地难题。
从石寨山遗址的立法保护到滇池沿岸的生态治理,从“家访”敲开的百姓心门到票决产生的民生项目,晋宁区人大常委会正以制度创新和勇于实践,回答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扎根基层”的时代之问。(歹永聪 孙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