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将监督重心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通过构建精准调研找症结、跟踪问效抓落实,构建起靶向明确、闭环高效的产业监督体系,为推动文山州产业转型作出人大贡献。
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调研产业发展情况。
深查细研 找准产业发展“绊脚石”
产业发展的堵点在哪里,人大监督就聚焦到哪里。为摸清全州产业发展的真实家底,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组建调研组,深入各县(市)产业园区、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围绕三七、绿色铝、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开展调研。
调研组跳出“会议室听汇报”的模式,直奔产业一线详细了解情况。在三七种植基地,向农户了解标准化种植推广难题;在铝加工企业,查看产业链延伸的技术瓶颈;在文旅项目现场,询问基础设施配套短板……通过与企业负责人、技术工人、种植户、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州人大常委会先后形成关于铝产业精深加工、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的多个调研报告,并聚焦调研产业提出系列建议,为产业发展“对症开方”。
与此同时,为借鉴先进地区产业发展经验,今年7月,州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地实地考察,通过听取介绍、探讨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傣医药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发展、特色诊疗技术应用、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文山州康养产业、特色医药产业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到西双版纳州考察学习。
跟踪督办 打通产业发展“中梗阻”
产业发展非一日之功,监督更不能“一阵风”。为推动审议意见落地生根,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建立“清单式督办、销号式管理”机制,对每条意见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时限和验收标准。
州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监督小组对丘北县普者黑文旅融合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回头看”,通过现场核查、座谈交流、查阅台账等方式,跟踪了解产业链延链补链、科技创新政策落实、项目建设保障等情况。
同时,依托覆盖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代表“家、站、室”履职平台,广泛收集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整理归纳后,组织企业代表、人大代表与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例如,2024年针对砚山县人大代表张祖才提出的者腊乡六诏片区果蔬保鲜冷库建设建议,通过面对面问政活动,相关部门积极协助乡镇和村社开展用地申报、项目建设规划等前期工作,为项目推进出谋划策。
为形成监督合力,州人大常委会建立“上下联动”监督模式,委托各县(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同步监督;组织人大代表围绕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开展视察;听取和审议重点产业发展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力的事项启动跟踪督查,确保监督压力层层传导、整改实效步步彰显。
文山州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规模持续扩大。
如今,在系列监督工作的推动下,全州产业发展的“堵点”逐步疏通、“痛点”有效纾解、“亮点”持续绽放:2024年,文山州中药材综合总产值达413.17亿元,同比增长17.54%;绿色铝产业初步构建起“铝原料—电解铝—铝材精深加工—铝应用—再生铝”全产业循环链;文旅赋能激活产业融合“新引擎”,推动普者黑、麻栗坡老山、西畴香坪山等旅游点串珠成链,融合业态带动数万群众增收;特色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养殖业提质增效,形成了以三七、蔬菜、肉牛、水果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为文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罗佳贵 许杏春 钱成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