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腾冲市马站乡打云村“餐饮产业+”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话筒”交给群众,让决策贴近民心,真正将基层“小站点”打造成为民服务“连心桥”。
倾听民声察民意,排忧解难暖民心
在每月的“固定接访日”,工作站里总是坐满前来反映问题的村民,“餐饮商户分散难管理”“缺乏集中采购与培训平台”……代表们细心记录下每一条诉求,梳理形成“问题清单”。
为全方位倾听民意,工作站创新推出“线上+线下”双轨模式:线下走村入户走访餐饮从业者,线上依托微信群和“代表随心拍”平台,广泛收集商户在食材供应、经营规范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自该模式运行以来,工作站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2条,其中围绕餐饮产业发展的诉求占比超六成。针对商户痛点,人大代表积极联动相关部门,拟定在村内核心区域设立餐饮产业综合服务点,计划集成集中采购、证照办理、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并配套建设食材冷链仓储中心。
“等服务点建起来,我们经营会更规范,采购成本也能更低、大伙都盼着呢。”餐饮店主老刘满怀期待地说。
代表建言绘蓝图,乡村蝶变展新颜
“以前各家门口堆满柴火,路又窄又挤。现在路宽敞了,带孙子散步舒服多了。”张大爷指着整洁的巷道说道。
针对易地搬迁后环境卫生差的问题,工作站驻站代表走家串户收集意见,牵头召开火塘会梳理整治需求,并发起了“环境卫生我参与”活动,先后组织400余名群众清理道路20余条、乱堆乱放40余处,清运垃圾4.6吨。同时,推动组建“村嫂”志愿服务队,开展家居整治、帮扶关爱等10余次,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治理。
在村容提升中,代表们结合乡村文化特色,提议打造“家风小巷”,用家训格言做门牌。如今的打云村,巷道整洁、花木成畦,家风文化墙相映成趣,乡村面貌在代表与群众参与中实现蝶变。
集智聚力寻良策,兴业富民促振兴
“在家门口就能把手工编织品卖出去,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在村里的特色产品展销会上,村民王大姐高兴地说道。这份幸福的背后,凝聚着乡人大代表工作站集智聚力谋发展的智慧与担当。
在激活乡村产业活力过程中,人大代表们深入农户、企业走访调研,充分挖掘特色美食和乡村旅游资源潜力,积极推动苗木花卉、火烧松、“火山腰子洋芋”等特色产业发展,助力“马路经济”“庭院经济”兴起。围绕打鹰山生态旅游开发,工作站全程跟进监督,从登山步道建设到“云木栖”太空舱温泉酒店、“天空之镜”等旅游项目落地,代表们积极参与项目规划论证,监督资金使用,并提出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等意见建议。
通过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深入调研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打云村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生态旅游+品牌打造”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在工作站的持续推动下,打云村探索出旅游带农、品牌富农的新路径,为村民解锁创业新方式。2024年,打云村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各类“土特产”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如今的打云村,已成为打鹰山脚下兴业富民、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