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昆明市晋宁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创新代表工作,出台制度措施延伸人大代表“家访”制度,要求区级人大代表积极认真履职,在“家访”过程中主动建立自己履职的“民生账本”,真正搭建沟通民生的“连心桥”。
晋宁区人大代表陈勇杰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小饵块”,一是因为陈勇杰是拇指小饵块食品厂的创办人,二是因为大家像喜欢小饵块一样喜欢他。
“我在晋宁区晋城街道团山村生活了20多年,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作为人大代表,有责任让大家的生活好起来。”陈勇杰介绍,拇指小饵块食品厂采用“农户+工厂”模式,吸纳周边村民务工,每人每月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实现家门口就业。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陈勇杰还按照晋宁区人大常委会的代表“家访”制度工作要求积极履职。翻开他的“家访”记录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急难愁盼:道路破损影响出行、邻里土地纠纷、老人念叨的老年活动中心……琐碎的字句是他履职3年多来的“民生账本”。
团山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是陈勇杰“家访”笔记本上反复标注的重点事项。当地老人在村尾小树林下搭起露天活动点,塑料篷布、破旧桌椅成为他们打牌、聊天的休闲地,但遇到刮风下雨就得仓促收场,雷雨季节更是安全隐患突出,这成了压在陈勇杰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今年3月20日,晋宁区人大常委会到团山选区“家访”人大代表及选民,陈勇杰反映了这一问题。当天,晋宁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现场踏勘和协调,村头闲置的客堂被确定为老人的临时活动场所,陈勇杰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次日,陈勇杰便带着厂内员工和“选民连心人”“选民热心人”对闲置客堂进行大扫除,并出资完成水电改造,添置饮水设备和沙发。短短3天,原本堆满杂物的客堂焕然一新,成为可以遮风挡雨的活动场所。如今,团山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也提上了日程。
朴实暖心的“小饵块”还出钱出力做了很多“民生微实事”——
2022年4月,陈勇杰听村民反映入村大路年久失修,给出行带来不便。考虑到当时村组集体经济支出大,于是,陈勇杰出资购买砂石料,雇工填补修缮路面。路面平了,代表在大家心中的分量也重了。
2022年11月,团山村临环湖路边游客络绎不绝,原有栈道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陈勇杰发现后,出资找施工方对栈道进行维修,他说:“栈道修好了,游客体验感好了,才会再光顾我们团山村。”
2023年4月,陈勇杰“家访”时,村民反映牛广路与经三路口有个“吃”轮胎的坑,导致很多车辆受损。陈勇杰到现场察看,落实情况属实后及时与村委会、交警、路政部门和养护队对接沟通,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陈勇杰的“家访”记录本只是代表工作的一个缩影。
晋宁区人大常委会自2022年初提出并实施“家访”制度以来,认真落实“两个联系”,建立“建单—交单—清单”三单工作法,将问题分类处置,并组织204名区人大代表开展定片区、定频次、定责任,包走访、包协调、包反馈“三定三包”工作,累计走访代表和选民8147户,收集民意8182件,现场答复和及时处理4739件,推动解决一大批民生实事,让选民与代表无缝对接。群众的所思所盼通过“家访”这座桥梁及时传递给代表,代表为民代言更加精准有效,力促小事当日能办、大事限时能结、难事协同能推。“家访”制度的推行,让晋宁区人大代表履职从“选民找代表”向“代表主动找选民”转变,从“零散履职”向“系统服务”升级,让民意渠道全天候畅通、代表作用全周期发挥,代表履职积极性和履职质效得到持续提升,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注入持久活力。(杜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