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州市人大
红河州:“人大之力”赋能口岸经济转型 | 州市动态
发布时间: 2025-09-01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清晨的红河岸边,薄雾轻笼。河口公路口岸的智能卡口前,跨境货车有序驶过,10分钟内便完成了通关查验。这一曾经至少30分钟的流程,如今已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口岸经济加速奔跑的生动注脚。聚焦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红河州人大常委会以精准监督直击口岸经济“痛点”,代表发力激活区域联动“引擎”,推动全州3个国家一类口岸从“通道经济”到“产业经济”成功转型。

 

 

为推动“过路通道”转变为辐射区域发展的“动力枢纽”,近年来,州人大常委会多次组成调研组,深入金平、河口两县,沿着铁路轨道、货场仓库、边民互市点实地探访。针对货物“到站不到岸、到岸不到站”的现状,“重车出、空车回”跨境运输堵点以及产业融合短板,调研组系统梳理出五大类14项具体问题,为后续提升口岸辐射效能提供了精准“坐标”。

州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口岸经济发展专业组赴广西、内蒙古考察学习智慧口岸建设、开放平台打造、互市贸易发展等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拼经济出真招抓落实——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全州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主动扛起口岸经济发展“排头兵”责任,针对具体问题深入园区、走进企业、踏入边境村寨,将履职平台直接搭建在发展最前沿。

 

 

州人代会期间,州人大代表田成深入分析口岸经济与辐射中心建设的政策契合点。在金水河口岸,州人大代表黄永祥忙着推广“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招商引资战场上,依托“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模式,州人大代表积极对接,聚焦“消费电子零部件、轻纺加工、东盟特色商品加工、跨境服务业”等领域,招引各地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一企两国两厂”的跨境产能合作格局。

人大监督的“后半篇文章”,在于推动问题整改落地。州政府全面采纳调研组建议,打出“补短板、优流程、兴产业”组合拳,助力红河口岸从单纯的“通道节点”加速向“辐射枢纽”转变。

 

 

投资近亿元的河口智慧口岸一期顺利投用;“一卡多贸、运抵直通”监管模式落地;作为云南公路口岸功能提升首个标志性工程的河口口岸南溪河联检大楼,将年出入境旅客量从500万人次提升至1500万人次;金水河口岸扩大开放通过省级预验收,坝洒通道扩大开放等项目加快推进,口岸硬件设施持续完善。

跨境运输方面,“两到底一平台”跨境物流模式试点后,跨境货车无需换装即可直达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腹地,每辆货车单次运输成本节省近1000元;通过联合越南企业成立跨境物流供应链联盟,成功实现中越跨境集装箱运输和“重进重出”。

边民互市领域,“多区备案、多区交易”改革让全州边民共享政策红利;河口跨境电商直播产业园内,百余名中越主播通过直播,将中国日用品、电子产品销往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2024年,河口区县跨境电商企业累计达92家,货物交易量7.95万吨,贸易额达4.23亿元。

2024年,全州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进出口总额、出入境人员数量均创佳绩,2025年1至7月,货运量(同比增长13%)和出入境人次(同比增长18.8%)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持续书写着沿边开放、服务辐射中心建设的新篇章。(黄翘楚 初政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