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昭通市昭阳区青岗岭乡沈家沟村一起因入户路使用权引发的邻里纠纷,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的耐心调解下圆满解决。这次成功化解矛盾,不仅让两户村民握手言和,也让工作队收获了难得的基层治理经验。
矛盾初现:一条入户路引发的僵局
在一次走访中,驻村工作队获悉黄家沟自然村陈某与黄某因入户路使用权产生激烈矛盾。陈某家因建房需频繁使用入户路运输建材,黄某以道路在自家宅基地确权范围内为由阻拦,致使陈家建房计划长期搁置。两家多次发生口角,矛盾持续升级。
溯源析因:双重视角下的症结梳理
工作队采取“背对背”调解法,分别走访两户家庭。陈某妻子赵某表示,家中仅有人行小路,运输建房材料确有现实需求;黄某则出示宅基地确权证书,强调道路系自家修建维护,担忧共享后权责不清。为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工作队走访了周边村民,从侧面了解两家矛盾的根源和过往情况,同时查证有关历史资料,该道路确在黄某宅基地范围内,但陈某家通行需求随生活发展产生变化。双方因缺乏有效沟通,积怨日深。
法理交融:三小时调解破僵局
在村委会组织的调解会上,双方起初情绪激烈、互不相让。工作队从“远亲不如近邻”的情理切入,列举村内邻里互助的温暖事例,唤起两家过往和睦相处的记忆。随后,工作队拿出民法典,详细讲解其中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条文,明确告知双方在道路通行、相邻权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阻碍他人正常通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从法律角度为他们分析问题,让他们认识到依法依规解决矛盾的重要性。
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态度逐渐缓和,开始理性地讨论解决方案。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共同拥有入户路使用权,按照实际使用需求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道路日常维护由双方共同负责,费用均摊。
成效延伸:一剂良方激活治理效能
成功调解后,陈某家顺利复工建房,黄某也打消了后顾之忧。更可贵的是,这场调解在村内引发积极反响。村民们看到,依法依规、情理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化解矛盾。工作队借此总结经验:调解需善用“三镜”,“望远镜”看发展前景,“显微镜”察历史渊源,“多棱镜”折射多方诉求;法律条文要“翻译”成活案例,政策文件需“熬煮”成家常话;抓住情感共鸣点,唤醒共同记忆,让当事人自己成为解铃人。(焦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