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驻村工作队员轮换座谈会。座谈会上,驻村工作队员们立足工作实际,分享了各自在驻村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
会中,原驻村工作队员们与新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分享感悟与期望,在互相交流中达成了要努力为帮扶村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的共识。
回顾自己的驻村经历,机关干部焦振存分享了感悟,一起来听听!
驻村一年来,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结合工作实际和切身体会,简单谈几点感受,并分享一些驻村工作思路与方法。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历来高度重视驻村工作,关心队员,多次调研指导,这份沉甸甸的关切,实为驻村工作的最大支撑。多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人居环境日新月异,村容村貌得到改观,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驻村期间,我发现村一级的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目标不相匹配,“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基层治理任务重,村“两委”班子面临年龄偏大、专业素养不足的瓶颈。
从数据来看,2023年,全乡脱贫户工资性收入占比超70%,经营性收入仅约10%,主导产业“小散弱”,作用不突出,持续稳定的高收益农业项目相对较少。
接下来,分享几点驻村工作思路与方法。
做实调查研究。通过多入户、多交流、多到田间地头,全面把握乡情、村情、民情,吃透政策。扎实入户,方能摸清底数、听真声音;多与乡里的干部、村“两委”班子沟通,他们是政策落地最直接的解读者与执行者。不能完全依靠统计数据,多用脚步去丈量,深入了解驻村土地的使用情况,资源的利用情况等,摸清底数。
推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矛盾纠纷化解和推动兜底政策精准落地为切入点,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我们主要找到两个“小切口”,一是在矛盾纠纷的调解上,我们工作队其实能做很多工作。例如涉及民房改造等纠纷,一开始怕帮“倒忙”,后面我们积极调解,发现效果很好,村民也很信赖我们,加之部分队员具备法律专长,竟成功化解了多起纠纷。二是助力兜底政策落实。我们主动排查,一年内协助多户符合相关政策的困难家庭成功申请低保等,群众获得感真切。
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把乡里的资源真正盘活,我觉得这是我们工作队项目的重点工作,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绘就土地现状全景图,找准优势产业,梳理制约瓶颈,科学、务实谋划产业,激活土地资源优势。
驻村工作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根基层、真抓实干,传承发扬人大帮扶工作的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续写帮扶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