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刊发全国人大代表王椿元采访文章
发布时间: 2025-03-07      来源:中国财经报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3月7日,《中国财经报》刊发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采访文章《政策“及时雨”下到了心坎上》。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政策“及时雨”下到了心坎上

“今年的预算报告是一份提振信心、鼓舞干劲的好报告。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对云南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下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告诉记者。

王椿元指出,预算报告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详实严谨的文字数据,全面反映国家财政收支情况,与政府工作报告一脉相承、紧密衔接,政策连贯清晰,预算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具体来说,有四方面感受较为深刻——

 

一是政治站位有高度

坚持“财”服从服务于“政”,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指向哪里,财政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谋划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保障科技攻关、基本民生、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等大事要事,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二是风险防范有力度

继续把防风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继续推动落实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体现了财政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十分正确、非常必要,将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是民生保障有温度

报告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策资金向民生聚焦、向民生倾斜、向民生覆盖,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财政部门切实落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要求。

 

四是推进改革有深度

研究起草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改革文件,出台预算调剂管理暂行办法,在16个中央部门率先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等,落实了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改革要求。对今年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作出具体安排,行动快、力度大,相信将取得较好的改革成果,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预算报告反映了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王椿元表示,总体来看,财政运行平稳、预算执行良好,重点关注四方面工作进展——

 

一是财政收支稳中有进

收入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近22万亿元,增长1.3%,成绩来之不易。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8万亿元,增长3.6%,保持较大支出规模,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财政政策积极有效

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力保障“两重”“两新”政策落地,增发国债资金投入项目加快推进,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过10万亿元,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打出政策“组合拳”,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

 

三是风险隐患化解有力

通过安排债务结存限额补充地方财力、新增专项债券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增加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推动地方需化解的隐性债务、融资平台数量、金融机构风险大幅下降,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四是财政治理规范有序

财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预算管理相关制度加快出台,中央财政率先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为地方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样板。健全中央部门过紧日子评估机制,常态化开展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会计核算、中介管理等,提升了财政治理水平和能力。

“今年的预算报告以统筹安全和发展为主线,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精准把脉、科学谋划,明确了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通过学习预算报告,我们对今年的财政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王椿元介绍,下一步,云南省财政厅将全力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聚财源、固根基,优结构、保重点,稳基层、惠民生,防风险、守底线,推改革、强管理,着力打造健康财政、安全财政、发展财政、民生财政、质效财政,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