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让我们携手同行、赓续友谊,共同开创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未来。”2025年10月22日,中国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与老挝北部四省人民议会友好交流座谈会现场,省人大常委会诚挚欢迎来自老挝南塔、丰沙里、乌多姆赛、琅勃拉邦四省人民议会友好代表团的各位朋友。
	
省人大常委会与老挝北部四省人民议会友好交流座谈会现场。秦楷第 摄
座谈会上,省人大常委会与南塔省、丰沙里省人民议会续签了友好合作备忘录。会议指出,省人大常委会将会同老方一道,立足自身职能,为推进双方各领域合作提供坚实法治基础,在人员往来、中老经济走廊建设、经贸合作、旅游开发、人文交往等领域促成更多合作成果,共建和睦、友好、发展的中老边境。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向老挝北部各省人民议会提供了很多支持帮助,中老两国立法机构在地区和国际议会舞台上相互支持。”友好代表团表示,此次交流座谈将进一步深化双方传统友谊,推动各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省人大常委会与南塔省、丰沙里省人民议会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秦楷第 摄
当天,友好代表团一行在昆明市开展了实地参访,走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聆听人大履职故事,体会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云岭大地的生动实践。
实地参访的首站来到了昊邦数字医药健康产业园,直观感受传统医药的独特魅力。在特色药材展区,松花粉、铁皮石斛、何首乌、鸡血藤等云南与老挝共有的天然药材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跨越两国山水的自然瑰宝,成为双方交流中亲切的“纽带”。“通过实地参观,切实感受到了云南民族医药的独特魅力,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成果让我印象深刻。”南塔省委副书记、省人民议会主席坎丰·因玛尼表示说。
	
老挝北部四省人民议会友好代表团在昊邦医药集团考察交流。秦楷第 摄
在五华区同心路片区大健康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友好代表团一行实地查看了工作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听取了工作站成立以来的活动开展情况、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情况,了解了代表工作站的运行机制、运行流程及工作站在联动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共同服务辖区群众、家庭医生签约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中国的人大代表们真正融入到了群众当中。”“这些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基层,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群众心声,更好地服务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参观过程中,友好代表团成员不时点头、讨论。
走进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二楼常委会会议室,友好代表团一行了解到,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都在此举行。步入“云南人大发展历程”主题展厅,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实物展陈,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大地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提供了明亮的窗口,有助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云南人大工作实践产生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沿着参观路线缓步前行,大家听着讲解,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和会议文件了解云南人大在立法、监督、代表、决定重大事项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对外交往情况。
“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地方司法交流合作及经验交流互鉴,为我们双方边境经贸投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条件,确保我们双方的经贸合作项目稳步开展。”对于未来,坎丰·因玛尼期待颇多。
“我们双方高层要加强互相访问,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进行定期的见面交流。”丰沙里省人民议会主席通西·绍苏里蓬说,“要积极开展工作交流,继续巩固发展老中两国传统友好关系,不断推动老中命运共同体建设。”
	
老挝北部四省人民议会友好代表团参观“云南人大发展历程”主题展厅。秦楷第 摄
“近年来,老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深化,人员往来不断密切,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乌多姆赛省人民议会副主席坎沛·沃万坎表示,为进一步巩固双方传统友谊及全方位友好合作,希望省人大常委会在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方面给予乌多姆赛省相应的支持帮助。
“此次到云南开展工作交流,我们友好代表团成员亲眼见证了云南省的发展,看到了云南省人大机关的建设,了解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琅勃拉邦省人民议会副主席西丹·赛勒松说道。
此次访滇,友好代表团一行还乘坐了中老铁路动车到西双版纳州开展实地参访。列车飞驰,这条跨越山河的钢铁丝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联通了中老两国的发展脉搏。铁路沿线焕发的新气象,正是双方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生动写照,彰显着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澎湃活力。
	
省人大常委会与老挝北部四省人民议会友好交流座谈会现场。秦楷第 摄
云南与老挝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传统友谊源远流长。2022年《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中专门提到《中国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与老挝丰沙里省、南塔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人民议会友好合作备忘录》。
行走在云岭大地上,友好代表团一行切身感受着发展的脉搏,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发挥好地方立法机构的职能作用和交流机制平台效能,不断密切和拓展双边相关领域的友好交往与互利合作,为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秦楷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