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已登记古茶树资源面积67.66万亩,保护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布时间: 2025-07-24      来源:开屏新闻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两年成效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7月22日,云南省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相关执法检查报告。

今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深入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临沧市,围绕《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实地检查。

《条例》施行以来,云南省统筹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登记、规划保护、品牌打造和文旅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推动古茶树资源科学保护、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全省茶产业提质增效。

依托数字林业建设,建成古茶树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库,目前,全省登记古茶树资源面积67.66万亩、2062万余株。文山州、玉溪市组织开展了古茶树资源补充调查工作。全省建成1个国家级茶树种质资源圃(大叶茶树勐海种质资源圃)和4个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茶树普洱种质资源圃、茶树凤庆种质资源圃、大叶茶树双江资源圃和茶树腾冲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野生茶树、地方品种等茶树资源近7000份。

执法检查情况显示,古茶树保护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面临不少挑战、提升古茶树资源的价值仍有较大空间等。

对此,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建议。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保护意识和管护质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古茶树产权所有人、经营权人参与古茶树保护,拓宽古茶树保护资金来源,形成长效投入机制。

强化规划实施,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有关地方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古茶树保护专项规划,科学划定古茶树保护区域,严格落实保护措施,推进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为引领,提升古茶树资源的价值。深挖资源弘扬茶文化,聚力发展做强茶产业,持续创新提升茶科技,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杨质高 热孜完古丽(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