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昆明召开,关于我省落实《云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关于检查《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等提请审议。7月23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进行审议,提出意见建议。
审议我省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建议:持续健全完善我省行政执法和监督体制机制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是法律实施的关键环节。今年5月至6月,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省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报告,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
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对我省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十分必要,并对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指出存在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围绕报告中提出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行政执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等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从而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还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持续健全完善我省行政执法和监督体制机制,以突出问题整治和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行政执法数字赋能,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审议滇池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
建议:实事求是做好滇池保护工作
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滇文化。2024年1月1日,新修订的《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让滇池治理工作有了更坚实的法律支撑。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今年6月底对《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重点检查了条例的履行职能职责、执法监管、保护治理措施的落实等情况。
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目前,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在部分配套制度、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跟进与完善。
此外,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就下一步工作建议,从根本上厘清思路,把握好核心区内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和矛盾,抓好问题建议的落实,实事求是做好滇池保护工作。
审议古茶树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
建议:进一步推进云南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迈进
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地和种质资源多样性中心,古茶树资源丰富。自2023年3月《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施行以来,为云南省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今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古茶树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报告真实反映了执法检查时发现的古茶树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很有针对性,并聚焦报告中指出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保护意识和管理质量,正确把握和处理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云南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迈进。
同时,也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希望从省级层面设立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资源调查监测、保护设施建设、科研项目攻关等方面的工作;省级统筹,成立古茶树保护研究中心,建立跨区域、跨学科的科研合作机制,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古茶树的遗传育种、生态保护、品质提升等关键技术攻关的工作。(王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