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落实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审议现场的精彩发言吧。
胡妤雅 摄
任军号:同意省教育厅的报告,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教育厅做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首先,云南高等教育的重点是提质增效,数量上要控制,其次,要重点抓好基础教育,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要做好,另外,要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服务于国家战略。
杨铭书: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但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弱,没有产业支撑,导致高技术人才留不住。建议进一步加强产业培育,特别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带动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
王卫昆:结合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平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提三点意见:第一,下决心解决教育专款欠拨问题,要调整和优化支出存量的结构。第二,改革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应该把教育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结合起来,建立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拨款制度。第三,校点调整以后,空置出的校舍资产应由地方政府统筹使用,把资产盘活。
张剑萍:三年来我省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提三个方面建议:第一,要搞好高质量教育,经费保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必须加强监督和教育专款拨付力度,确保办学。第二,进一步办好县级高中教育,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提升县域高中质量。我们要抓住机遇,把高中教育进一步抓好,让更多的学生在本地就能接受均衡教育和优质教育。第三,我省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辐射中心,人才是关键,全省应加强对面向南亚东南亚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人才引进的研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张凌:今年是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三年行动计划能否圆满完成,意义重大。基于此,提两点意见:第一,建议省人大教科文卫委持续跟踪关注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进度。第二,建议政策出台过程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加强调研,把握平衡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和教育经费投入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杜官本:对于报告中的下一步工作打算,提两点建议:第一,办好教育,师资很重要。我们要把师资培养作为重点,无论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第二,云南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大有可为,比如可以开办混合班,一半中国学生,一半南亚东南亚学生,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并加强和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办学,发展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教育。
孟庆红: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效显著,核心指标都完成了。提两点意见:第一,三年行动计划结束后,政府的后续发展措施是什么,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二,当前三年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问题依然突出、学历教育的贯通仍然不够,职业教育与云南经济、产业发展不契合,希望政府能再通过三年工作,努力使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郑毅:云南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好的成绩亮点。建议统筹加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协同发展,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并加大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大力提高全民素质。
徐杉:下一步的教育发展计划应该结合全省人口发展客观规律做超前谋划,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合理、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时,应该重点关注智慧校园建设,当下科技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活力的激发,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创新人才。
袁守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省教育厅过去做了大量工作,多项工作也有突破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短板和不足,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覆盖上还需要努力。比如,我们身边的人总在咨询教育政策,尤其是摇号政策、跨州市上学政策等,教育政策经常调整,家长也无所适从,归根结底还是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太小。
段昌群: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和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第一,中小学学生减少导致资源闲置,在教育规模和方式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基础教育的资源如何合理优化和配置,是需要前瞻性谋划的。第二,高等教育投入要有针对性,云南本科生教育要突出特色和产业需求,研究生要突出前沿优势。第三,报告中云南本科专业“增A去D”工作及其水平判断的提法建议斟酌,研究生教育要抓住窗口期,布局申请专业学位点应当优先对策。
李燕兰: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全省教育大会,高位推进,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迪庆州来说,实现了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德钦县被教育部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中职兜底招生,浸润计划效果显现。建议:第一,从省级层面加大对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力度,避免同质化、产学脱节。第二,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使“大思政”成效能够更直观的体现。
张铁松:建议相关部门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对紧缺专业如儿科学、病理学、精神卫生等专业,增加招生数量。同时,对云南相关领军产业人才培养予以支持。
杨斌:作为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参与者,我感觉这两年省教育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财政投入不到位,高校整体缺钱,导致一些学校大量增设成本较低的人文社科专业,而理工农医专业较稀缺。第二,州市高校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原因是州市基础教育和医疗条件不优,导致难以留人,以及云南高校缺乏一流的专业和学科,未能形成高水平平台,同时每个州市都有大学,这对教育公平很好,但投入分散就不一定能促进高质量发展。
建议发挥高校龙头作用,要集中优势资源,促进几所大学走到全国前列,从而带动云南教育整体发展。
张岩松:我省教育资金投入占我省财政支出比例非常高。建议在安排我省教育资金时,要突出云南教育布局和使用重点,体现云南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财政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在教育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加强财务管理,统筹使用,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赵正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教育事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目前教育数量上去了,质量也要引起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在战略上、宏观上“一盘棋”规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当前的重点要放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和高校专业设置的把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