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依法履职 在助推临沧高质量发展中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发布时间: 2025-07-04      来源:临沧市人大常委会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近年来,临沧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及市委工作部署,通过依法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担当作为,勠力同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沧篇章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聚焦党的建设,把牢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政治自觉。深刻认识人大作为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的根本属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立法规划、监督重点、重大决定等始终与市委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涵养政治生态。以“一体推进学查改”为路径,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纵深推进人大“清廉机关”建设,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队伍。

校准政治精度。牢固树立“市委有部署、人大见行动”的鲜明导向。围绕市委中心任务,精准谋划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常委会领导带头落实挂钩联系各项工作,深入一线破解发展难题。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切实将巡察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聚焦产业升级,以人大力量赋能绿色经济高地建设

注重规划引领。综合运用专题调研、听取代表意见、审议专项报告等方式,立足特色优势,厘清产业现状,分析发展规律,助力科学制定临沧“十五五”规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更好引领临沧产业高质量发展。

注重调查研究。聚力“三大经济”,充分运用好人大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效益。聚焦园区主战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对头部企业引入和项目落地的跟踪问效,助力“临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注重深耕细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监督重点之一,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围绕“糖、茶、果、蔬、畜、咖啡、橡胶、中药材”等重点,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研究,提出意见建议,提升“临系”品牌影响力。依托院士专家团队,加强调查研究,助推矿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取得突破。

 

聚焦对外开放,以人大作为打造双向开放枢纽

助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为依托,用好国家级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这块“国字号”金字招牌,通过加强调研和开展集中视察,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深层次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加快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档升级。助力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建设,将孟定打造成国际口岸城市。

助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推孟定清水河口岸国际无水港、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云县滇西物流产业示范园区等新通道沿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关注清水河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全面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

助力加强对缅合作交流。依托对缅开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采取监督“回头看”方式,持续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构建承载能力强、开放水平高的现代化沿边城镇带,集成外向型经济发展矩阵。

 

聚焦生态立市,用人大担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扛牢生态文明政治责任。强化河长制、林长制督察,紧盯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强化生态文明法治保障。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着力构建科学严密、系统完善、具有临沧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以立法后评估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立法科学性,促进条例有效实施。坚持对生态文明领域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以法治“体检”助推依法行政。

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常态化听取审议环境状况与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紧盯大气污染防治、城乡“两污”治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等方面,运用调研、执法检查等组合式监督手段,推动问题闭环整改,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短板,以监督利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聚焦基层治理,以人大创新打造兴边富民样板

丰富监督方式,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创新监督方式,探索开展质询,以人大监督“小切口”解决基层治理“大问题”。开展专题询问整改落实“回头看”,强化监督“闭环管理”,以人大监督刚性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深化专项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聚焦法治临沧建设,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强化问题导向,实施精准监督。紧扣边疆群众急难愁盼和治理薄弱环节,精准推动“小快灵”特色立法,为边疆善治提供法治支撑。建好用活1033个代表活动阵地,扎实推进“民呼我为”工程,畅通民意、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切实提升边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协同联动,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落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挂钩联系机制,深化拓展新时代强边固防临沧实践。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常态化沟通协调,在法治轨道上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建立与相邻州市人大的区域协同立法机制,共同破解跨境河流治理等区域性难题。(作者系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汤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