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作祟、工作内卷加剧、考核机制异化的综合产物。当前,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深挖病灶、直击根源,从根本上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破除虚浮之风,让实干精神回归工作本义。
官僚主义作祟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一些官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习惯于在文山会海中发号施令,导致工作决策脱离实际。还有部分干部将“对上负责”异化为“唯上是从”,将政绩等同于“材料美化度”和“领导满意度”,忽视群众真实需求,导致工作流于形式。
工作内卷是形式主义滋生的温床。基层工作中,内卷现象加剧了形式主义的蔓延。在个别单位,职能部门推诿扯皮、考核指标层层加码、政策执行脱离实际,导致减负越减越重。还有个别部门,工作任务层层加码,美其名曰压力传导、压实责任,实际却是把各种“锅”甩向基层,基层为了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只能在形式上敷衍了事,对工作实际效果有心无力。
考核机制异化是形式主义的推手。部分考核重材料轻实绩、重留痕轻实效,导致基层陷入“材料美化竞赛”。这种“以材料论英雄”的导向,催生了“注水数据”和“虚假整改”,也背离了考核初衷。
纠治形式主义,还需以实干精神重塑工作生态,从单一纠偏转向系统治理。一是破虚功,严查虚假整改,杜绝用新提法包装旧问题;二是立实绩,推广“四下基层”经验,干部多扎“群众堆”、多进“背阴胡同”,从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痛点破题;三是强监督,完善自上而下减负机制与自下而上监督网络,发动群众共治。纠治形式主义,本质是一场治理理念的革命。党员领导干部当以“善除害者察其本”的智慧,摒弃虚浮、躬身实干,在新时代书写无愧于人民的答卷。(吕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