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资讯
南耀平:接续奋斗伟大征程,前进
发布时间: 2025-09-03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铭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云南“以一隅而荷全国之重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转战全国,防御滇南,血战滇西,守卫每一寸国土,保障交通运输线畅通……在云南这片土地上,各族英雄儿女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团结一心、奉献一切。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大后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结合部,是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联系的主要国际大通道,还是中缅印抗战的最前线。

经历了战争的苦痛,才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今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就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就是为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向着让云南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前进。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此后,贪得无厌的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平津告急、华北告急、中国告急,中华儿女奋起抗争,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此时,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因独特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后方。

这里是全中国物资运输的生命线。当我国北方及沿海水陆要道被日军完全封锁,日军妄图切断中国大陆与国际社会的交通线,把中国变成一座孤岛之时,修建一条西南国际运输通道迫在眉睫。云南人民不畏艰难、团结一心,用锤子、钻子、锄头和扁担,一锤锤地凿、一锄锄地挖、一担担地挑、一寸寸地推进,仅仅用了9个月,就在滇西高山大川中开辟出近千公里的“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打通了被称为“输血管”“国际大动脉”的陆上大通道,挫败了日军妄图围困中国的图谋。为保障这条公路的畅通,抢运援华物资,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毅然回国服务,投身全民族抗战。这些南侨机工不顾生死,日夜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把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

这里有云南各族人民竭尽全力的支持。抗战期间,从沦陷区机关、学校、工厂涌入云南的军民人数超过100万。云南山多地少,彼时粮食尚不能自给,但为保证远征军和迁滇同胞的粮食供应,各族人民节衣缩食、忍饥挨饿,毁家纾难、在所不辞,捐粮捐钱捐物,千方百计支援前线,保障大后方。

这里成为战时的教育文化中心。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大批高校迁滇,尤其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成立,昆明成为战时中国的教育中心之一。西南联大刚毅坚卓、教育救国,保存了中国教育之精华,在抗战艰苦条件下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抗战军兴,滇省输送二十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质,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1938年,朱德在致龙云的信中盛赞滇军在抗战中的功绩。1940年8月,日军攻占越南海防,意图沿滇越铁路侵占云南。滇南抗战开始,云南成为中缅印抗战的最前线。

转战南北,云南儿女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40多万滇军先后开赴前线对日作战,在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中屡立战功,10万余滇军将士血洒疆场。周保中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罗炳辉将军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大量抗日歌曲,唐淮源、王甲本、寸性奇等云南籍将领英勇抗战、壮烈殉国,西南联大“八百学子”投笔从戎,有力配合了盟军作战。他们以不畏强敌的胆气、同仇敌忾的决心、奋勇杀敌的壮举、抛洒热血的牺牲,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防卫滇南,云南筑起铜墙铁壁,有力巩固了大后方。滇越铁路曾是国内物资输入的主通道,但越南海防陷落后,日军兵锋直指抗战大后方昆明,包括西南联大在内的诸多机关、学校都已准备转移。为阻止日军北犯,滇南驻军炸毁河口铁路桥,拆除河口至碧色寨路轨,滇军第60军回师云南加强滇南防线,滇越铁路以西、以东等地均有序部署重兵。滇南防线筑起了铜墙铁壁,成功御敌于国门之外,保障了大后方的安全。

血战滇西,云南奋起反击,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1942年5月后,日本侵略者占领怒江以西国土,云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领下,在李根源、尹明德、张问德等爱国人士的奔走呼号和组织下,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滇西抗战。依托滔滔怒江和云南各族人民的支持,与云南龙潞抗日游击队、佤山人民自卫总队、滇西边区自卫军等10余支抗日游击武装协同配合,中国军队牢牢守住了中国的西南大门。1943年12月起,滇西反攻战猛烈打响,中国军队强渡怒江,与日军展开殊死血战,腾冲、龙陵、芒市相继光复。云南成为中国较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的地区,鼓舞着中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结合部。

入缅作战显担当。为响应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需求,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远征军临危集结,开赴缅甸对日作战。在缅甸,中国远征军与英军协同配合,浴血奋战,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有力牵制和消灭了日军的重要武装力量,彰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对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驼峰航线解危难。为突破日军重重封锁,中美两国航空人员开辟从印度到中国西南地区的驼峰航线。驼峰航线穿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天气恶劣多变、地形险峻复杂,加上日军频频袭扰,数千名飞行员在这条运输线上牺牲。但他们不计代价地飞行,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云南人民全力支持飞虎队,陆续出动100多万人次组成民工大军,改扩建和新建巫家坝等10余个机场,积极救援盟军失散人员和飞虎队员。驼峰航线成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对敌的历史见证。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 飞虎队精神必将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同时,中印公路、中印输油管道在中国工兵团、美军工程兵及滇西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建成,恢复了同盟国与中国之间的陆上交通联系,帮助解决中国战区战略物资、燃油短缺问题,有力支援了滇缅战场和中国对日反攻作战。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云南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发动和组织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大力开展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建立、发展和巩固了云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文化界抗日爱国人士组成“文化军队”,坚持文化抗战,发展抗战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发展;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团结云南人民抗战到底,有力有效地巩固了大后方。

抗战时期,云南各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遭受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暴行造成云南人口伤亡48万余人,财产损失包括25亿多元国币以及大量无法折算的物资。在滇西沦陷区,日军实行殖民统治,甚至实施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严重破坏了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昭示未来,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的中国,正行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康庄大道上,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今天的云南,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深入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鉴往事,知来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