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聚焦
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对政府三个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审议发言
发布时间: 2011-02-09      来源:云南人大网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昆明市代表团

王义明代表说,省长的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令人鼓舞。对过去几年省政府的工作表示满意。去年全省GDP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也高于全国水平;滇池治理全面启动,取得可喜成绩;把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对云南发展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我提五点建议:一是云南省“十二五”规划中GDP增长速度定为10%以上是否保守了一些。二是“十二五”规划中应加强生产力区域布局的研究和谋划,对外开放的几条经济走廊建设应与城市、区域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三是建议在产业发展方面注重服务业发展,省里规划和昆明市相关规划要做好对接;要研究怎样培育服务业,降低门槛,在政策、法规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争取更多国内外服务业发包商承包商进入云南。四是希望充分认识、很好把握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机遇,用好中央政策、发挥好区域优势。五是希望加大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支为桥头堡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杨远翔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过去五年的成绩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安排部署今年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充分体现了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贯彻了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展示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是一个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报告,我完全赞同这个报告。报告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全面展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效。二是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三是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四是更加体现了时代特征。过去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云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今后五年目标任务的实现,事关云南长远发展,可以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提三点建议:1、强化发展意识,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不争论、不议论。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不够,要有发展的紧迫感,一心一意谋发展,推进发展,抓住机遇谋发展,以发展论英雄,以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扭住发展不放松。2、高度关注民生,关键是要把改善民生工作做实,把解决群众关心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后,在关注民生方面,要把民生问题做实做好,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创造就业岗位,同时也要完善保障体系。3、强调统筹发展,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超前谋划、积极推进滇中经济圈的发展规划,在人、财、物上应有具体的措施。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铁路等)。

李培山代表说,省长的报告是实事求是的报告,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对报告完全赞同,对省政府的工作表示满意。同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新昆明建设力度。希望省委、省政府继续坚持到昆明召开新昆明建设现场办公会的工作形式。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治理滇池工作的支持力度,特别希望能在资金上对牛栏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予扶持。

李文荣代表说,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系统,条理清晰,架构合理,非常有针对性,我拥护这个报告。同时就如何抓好昆明的工作,谈几点建议:1、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这个理念。2、加快发展“两个抓手”、“两个重点”非常关键,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城市发展平台。二要抓产业发展。3、要突出以滇池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4、要把关注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则。首先要抓好就业,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其次要关注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解决住房不达标、困难户、无房户的问题。同时也呼吁大家参与几个收费站往外移的议案。昆明城市周边的几个收费站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希望大家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议案来提。

杨玉兰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令人信服、令人清醒、令人激奋,对报告表示赞同,同时提出几点建议:1、要重视加强云南水资源建设,不仅要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完成重点项目建设,还要把水资源建设纳入省“十二五”规划和新昆明建设中来布局、思考,同时,要进一步抓好水利建设“五小工程”,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重视并加强对民营医院的监管指导。3、要积极促进云南中医药发展。4、报告要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大分量,尤其要强调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作风建设。

李 庄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本人同意和拥护。建议:1、要促进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培养职业技工和人才。2、加大对农村18岁至48岁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力度,增加投入,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培训和培养。3、应继续加大对山区、边远、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扶持力度。

訚 柏代表说,省长的报告实事求是、令人鼓舞,发展规划振奋人心,问题分析准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九项重点工作和着力点措施可行,建议:一是基于“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事业特别是教育、卫生方面的投入力度。二是社会建设方面,希望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的力度。

陈增会代表说,2009年和2010年的大旱,使全省遭受了巨大困难。建议:一是重视水的问题。要超前谋划抗旱规划,积极应对干旱气候,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用水问题,建议对不适宜生活的山区半山区农民进行移民。省和昆明市既要考虑城市用水,也要考虑农村用水。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水污染问题。二是重视生态问题。滇池治理要从硬环境治理转向软硬环境综合治理,形成清洁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重视“桥头堡”建设。建议加大开发力度,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省委、省政府要在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政策方面争取中央支持,引导企业发展,同时,从法律和政策层面研究如何对外开放,以更超前的视野做好人流物流开放。

赵勇、申昆娥、唐毅蓉代表说,在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的同时,重视本土企业发展,希望本土企业能够享受到和招商引资企业同样条件和待遇。唐毅蓉代表还建议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当以政府为主,企业可在政府界定政策之后参与。

戴文忠代表建议,1、要认真研究教育理论、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用人制度和高考制度,避免素质教育口号化、跟风提。2、各级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要高度重视,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认真研究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拿出新的办法、新的举措。3、农村贫困人口还很多,农村低保标准很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针对不同情况做工作花大力气解决。4、粮食安全问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首先要保耕地、保粮食产量,同时扩大进口。各地要保证和提高粮食自给率。粮食安全涉及到很多部门,省里要统筹考虑,抓在手上。如果粮食不能保证,粮食安全不能保证,社会就不稳定。

卢彬代表说,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从各个方面对发展方向和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但感觉有些点得不够透或份量不足。一是在民生方面还应该加重份量。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困人口概念应作调整。三是社会建设方面,如教育布局问题,因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要全面取消一师一校还有很大困难,集中办学还没有完全解决交通和住宿问题,应当继续增加投入。四是基层组织的环境条件要进一步改善。新昆明建设任务非常重,很多事情落到居委会,而居委会办公用房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解决或面积不达标。对此,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但规划纲要没有把这些硬性指标纳入,提得比较含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李忠德代表建议,1、要进一步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加大城市民族工作力度。2、要进一步解决好少数民族地区“三个边缘化”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边缘化、民族文化的边缘化、地位边缘化)。3、我省“十二五”发展力度还要加大。4、要加大对地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5、要加大对云南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和管理力度。我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对旅游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水平不高,扶持力度不大。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资源管理。

张刘英代表说,云南发展这几年突飞猛进,特别是对民生的投入占整个投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层代表非常感动。建议:1、希望政府对昆明城市中心的公共厕所和下水道污染问题进行调研,把市中心的污染源解决好。2、城中村拆迁过程中,要关心老年人的安居问题。3、要高度重视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的治理问题。4、要妥善解决代课教师的遗留问题。5、希望政府重视看守所犯人的生活补贴和监所医生的队伍稳定问题。

沈曙昆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总结客观、全面、详实,真实反映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同时也反映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入准确,不回避矛盾。二是对工作的谋划思路新、措施明,指导思想符合实际,做到了与中央精神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发展相结合,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实现大跨越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工作任务的部署明确、重点突出,今年的九项具体工作安排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基础。四是政府对自身建设要求更高,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效能,促进工作落实。建议:1、省政府及各部门要给予大力关心支持,进一步加大现代新昆明建设力度。2、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收入差距大、城乡就业矛盾突出,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3、加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力度,在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矛盾化解,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和综合治理,为“十二五”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刘绍安代表说,宏伟蓝图关键是抓落实。建议:1、全省各级政府要强化抓落实的力度,特别是大项目要有大举措、强手段,像推进昆明新机场建设一样抓好落实,这样才能加快全省发展。2、要充分发挥云南气候条件好、生物资源多样性突出等独特优势,抓好医药产业基地建设。3、“十二五”期间的水源点建设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大抓落实的力度。

申昆娥代表说,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客观实际,“十二五”规划目标明确,科学发展观主题鲜明、主线清晰,表示同意。建议:1、进一步加快国有改制企业退休职工移交社区管理。很多企业改制后,退休职工的管理仍然在原企业,给企业增加了很大负担。希望省里提前研究,把该工作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安排。2、省政府要提前考虑如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这部法律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但对城镇职工和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只有一个框架性要求,各个省如何实施没有具体规定,尤其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对此,省政府要认真研究解决。3、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也要鼓励和扶持本地企业发展。4、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惩违法行为。

范立义代表说,省政府工作体现了“团结、务实、高效、廉洁、服务”十个字。听了报告,对未来充满信心。建议:1、对久拖不决的代表建议,要纳入重点督办,找准问题根源,想方设法解决。2、突出关注民生,提高群众收入,保障教育、医疗,稳定物价、房价。3、进一步重视依法行政,坚持公平公正。

周峰越代表说,听了报告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深受鼓舞。建议:1、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目标,重点是加强失地农民保障性住房用地指标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以此促进全省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和谐发展。2、呈贡新区是实施现代新昆明建设发展战略的先行区,要以建设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来明确呈贡地位,以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视野支持呈贡发展,有针对性地打造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服务业、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制定新的人才政策,引导和扶持发展新的产业。

马兴留代表说,对政府工作表示赞同。建议:1、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平衡发展,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2、清水海引水工程和牛栏江水环境治理,事关周边群众切身利益,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中要谋划建设替代水源,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等问题。3、加大对退伍回乡军人的优抚力度,建立以县为单位的退伍军人创业园,或者支持社会团体对退伍军人开展培训。

代俊峰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充分体现了对昆明市的关心。“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涉及昆明的较多,突出了昆明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为昆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氛围。建议:1、“十二五”规划应更加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培养,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应与培养民族干部同步实施,既贯彻国家政策,又要因地制宜,发挥本省优势。2、报告第9页“全省宗教事务、国家安全、监狱、劳教等工作得到加强”一句,将宗教事务与监狱、劳教工作并列,提法不妥,建议将宗教事务单列出来,修改为“全省宗教取得新进展”。

余荣明代表说,“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二五”规划发展重点提出了八个着力点,要求更高、措施更实,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重点项目有一部分落户在嵩明,嵩明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确保项目正常推进。

朱金莲代表建议,1、注重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云南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任重道远,“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交通、水利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整合,重点增加基层医务人员编制,切实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3、希望省市相关部门高度关注东川区“三区”(采空区、塌陷区、地质灾害区)移民搬迁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搬迁经费问题。4、要加快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尽快兑现政策,切实解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问题。

李力代表说,昆明是全国16个医改试点城市之一,为确保医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扶持,确保医改的顺利进行。

刘燕琨代表建议,希望省政府继续关心和支持科技工作。县级科技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要加强指导,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确保科技研发法定投入的稳定增长,同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更加重视、关心科技人员。

宋绍林代表说,省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非公企业的发展问题。建议:省政府要注重非公企业人才培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对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内容,使企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

马慈明代表建议,1、要从统筹全省发展的角度提前考虑牛栏江引水工程对沿线十多万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做好沿线产业布局,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的就业和收入问题。2、要高度重视民族山区、半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特别是路、水、电等问题,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3、要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确保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实现生活保障一体化。4、在实施“两强一堡”战略中要更加重视宗教问题。宗教工作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民族工作要抓发展,宗教工作要抓稳定。昆明要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应合理布点宗教活动场所,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宗教人才。

李应科代表说,省政府要继续抓好自身建设,将自身建设与群众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在强化目标管理、依法行政上采取新举措,在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省政府及各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昆明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不断加大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速度。

李 琪代表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有关职能部门应齐抓共管,对隐藏在社区、乡村的伪劣食品加工坊发现一家取缔一家,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幼教机构的监管,幼儿教师学历至少要达到大专学历水平。并定期组织开展幼儿教育技能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关心关爱孤寡老年人。

武华代表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收入增量少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为此,要在积极培育新的财政增长点的同时,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在转移支付过程中把资金更多地投向民生建设,投向公共服务。希望结合“十二五”发展目标,改革投融资体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廖晓琼代表建议,1、要保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教育发展规模与质量共同提高。2、重视解决水源保护区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3、高度关注民生,解决好城市建设发展后失地农民的培训、就业、社会保险等问题。

 

昭通市代表团

顾朝曦代表说,云南面临着建设“桥头堡”的重要机遇,我们要认真思考怎样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应当认识到,建设“桥头堡”,更多的是服务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而不仅仅是为了促进云南的发展。昭通是连接中国腹地的地理要冲,要从这个方面来思考,要配合国家的基础建设和“桥头堡”建设进程,结合昭通实际,抓住西部油、气管线建设的机遇,争取搞好公路、铁路、航空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机会中跟上去,把发展建设搞上去,注重昭通大通道建设,做好通道经济建设这篇文章,昭通就大有可为。

夜礼斌代表说,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过去的五年,我省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振奋,但也应当看到,昭通的发展还很落后,“三个并存”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报告对“十二五”的规划符合云南实际,符合“两强一堡”的发展战略,各项指标的制定科学合理,对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今后五年,昭通要按照“四一一”、“五个一”、“一二三四六”等发展思路,通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全面推进富民强市跨越发展进程。建议:一是不仅要注重国际大通道建设,还要注重连接内地的大通道和省际通道建设,破解公路交通瓶颈,全面实现公路建设高等级化,为“桥头堡”建设打好基础;二是昭通的水利化程度还很低,请求加大对昭通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昭通的三个革命老区县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作出过特殊贡献,但由于人口密集、贫困化程度深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应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在资金投入、项目审批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昭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刘绍忠代表说,听了报告后,深受鼓舞和启发。报告对去年和“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总结得非常全面,对“十二五”的工作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积极应对,实现了各项指标的快速回升,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我省在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加快发展积蓄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报告所确定的今后五年目标宏伟、任务艰巨,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主题。昭通有明显的能源和区位优势,要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产业梯度转移、“桥头堡”建设等重大机遇,着力抓好昭通工业建设,加快发展、迅速崛起。

罗应光代表说,听了省长的报告后很受鼓舞。我省“十一五”成绩显著,来之不易。报告“十二五”的工作部署振奋人心,对2011年的工作安排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我完全赞同。“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29.5%增长到36%,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但目前我省的城镇化率还不高、城市结构不合理、设施不完善、聚集力不强、产业支撑还不足。“十二五”期间我省城镇化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应从四个方面抓好相关工作:一是要突出抓好特色和协调两个重点;二是要突出抓好城市群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两个抓手;三是要突出抓好规划这个龙头;四是要突出抓好配套改革。近年来,昭通是云南出经验、出成绩、出干部的地方,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很多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昭通在城镇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做得也比较好,省住建厅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