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西村地处泸水县以北40公里,距老窝乡30公里,有13个自然村1183户村民,基本上都居住在山坡上,出山公路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地势险要,山路崎岖,雨天车辆无法通行。全村以农业为主,二百来亩水田,出产玉米,经济来源主要靠核桃种植和养猪养羊,人均纯收入二千三百元左右,是老窝乡经济发展比较偏僻落后的行政村。
段主任驱车风尘仆仆走了近1个小时的山路到云西村王家寨,看望了身患残疾、生活十分贫困的村民孙胜荣一家。看到孙胜荣家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段主任亲切地问:“你们一家几口人?家里有什么经济来源?每年能否杀上过年猪?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孙胜荣很感激地说:“家里三代同堂,儿子媳妇都出去打工,两个老人带着孙子在家,种点玉米和核桃树,养两头过年猪,村上很关心我们,生活上没有问题,非常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领导。”段主任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实际困难问题,细致了解对他们的帮扶情况,并多次叮嘱村上一定要多关心和帮助生产生活困难的村民。段主任走访了一家三代五口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桂美荣家,很关心地问:“家里有什么经济来源?年纯收入有多少?有些哪样发展打算?”桂美荣十分自信地说:“家里养了八头猪,二十多只羊,自己淹制腊肉和火腿出售,年收入能上万元。目前,打算想多养些猪和羊,搞一些种植业和养植业,就是出山进城的土路很难走,一些农产品难以运出去。”段主任对云西村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看在心里,急在心头,边听边思考,要求村委会发挥好核心作用,带动大家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并积极为云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在村委会的座谈中,段主任非常关注云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认真听取了村支部书记的情况介绍,云西村以农业为主,核桃种植和生猪养殖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最大的困难就是路的问题,原来水、电、路都不通,现在基本上通了,但不联网。全长12公里的引水渠是57年大跃进时期修建的,需要修补翻新。唯一的出山公路是最近几年人工挖通的土路,雨天难于通行,一些农作物、木材运不出去,制约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段主任实地考察了云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就全村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开展好四群教育工作和落实好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按相关规定交纳了伙食费。
在老窝乡的调研中,段主任认真听取老窝乡党委书记全面介绍了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开展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制度等基本情况的汇报,参观了全乡经济发展情况和四群教育工作情况的图片展。段主任对老窝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并对老窝乡发展进步的四条基本经验“崇尚耕读,交通先行,团结干事,家乡人关爱家乡事”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对云西村12公里的乡村公路争取立项解决公路硬化的问题非常关注,询问了解部分项目资金的到位落实情况。段主任在调研座谈中强调,要认真落实好省人大常委会杨应楠副主任对四群教育挂钩点开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在清理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老窝乡的地理优势和自身特色,大力发展有一定基础并具相对优势的核桃种植、生猪、羊养殖等高原特色农业;要把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建设资金的支持与自身的发展、州县的建设发展规划衔接起来,整体推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制委、法工委要坚持把立法调研工作与四群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惠及民生。要密切与基层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问题。
图片一:进村入户,走访慰问
图片二:看望慰问身患残疾、生活十分贫困的村民孙胜荣一家
图片三: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图片四:与县、乡干部交谈了解云西村的基础建设
图片五:实地考察了解云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图片六:考察调研老窝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