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谐云岭高歌
——云南代表团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回眸
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顺利闭幕。9天时间,90多名来自云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们肩负神圣职责,议报告、商国是、话民生、献良策,在大会上传递云岭声音,谋划改革发展大计。
出席盛会怀揣百姓期盼
3月5日,北京天气晴好,初春暖阳洒遍全城。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大会即将开幕,心情十分激动,也很期待。这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二次参会,跟去年相比,今年我的准备更充分了。”步入会场前,邓前堆代表对记者说,今年自己依旧关注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障问题。
“我们村子里有个71岁的老医生,去年离岗后就没有任何补贴,很可怜。乡村医生的工作很辛苦,白天上班,晚上有突发情况也要出诊,尤其是交通条件不方便的山区,出诊可能就要过溜索、爬大山,社会保障却始终没有他们的份。”邓前堆介绍,此次参会前,很多地区的乡村医生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希望我在人代会上能够呼吁一下,能给予乡村医生更多关注和支持,让离岗乡医老有所养。
杨劲松代表则在来北京前,刚刚参加了部分在滇全国人大代表针对云南养老产业发展的视察。在视察中,杨劲松特别注意到了,除了医疗、保健方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加强关注。“此次我提交大会的建议中就有一条是,建议开设专门‘老年频道’,为这一群体提供优质节目,丰富老年人群体的生活。”
“我是在基层从事农科工作的,我希望国家能加大科技扶农的力度”、“最近,农村地区学生的辍学率提高了,不能忽略”、“我的家乡地处边疆民族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我自己是农民工,我在大会期间呼吁国家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问题,这是我们最切身的诉求”……一句句呼声、一条条建议,代表们反映的是民生与民情,怀揣的是民意和重托。
共商国是谋划发展大计
在云南代表团的驻地,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代表们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对审议的各项报告和文件进行分析讨论。会议期间,无论是代表团全体会议,还是代表小组会议,代表们根据审议的内容积极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和建议,场面十分活跃。其中,结合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加快云南发展脚步成为代表们审议的最热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们要坚决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切实找准云南战略定位,全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代表们提出,建议国家把云南列入“一带一路”倡议重点省份。
“简化行政手续,让通关更便利,才能加快云南沿边开放水平”、“要进一步深化医改,让百姓看得起病”、“要加强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撑”、“扶贫开发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上”……审议中,代表们提出,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大对云南沿边开放、水利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扶贫开发等的支持力度,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倾斜,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报告。在与代表们深入交流后,李克强提出,云南区位优势独特。要大力支持云南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为我国与东南亚等周边地区深化经济合作当好“排头兵”。
“总理的讲话让大家对云南的发展有了更大信心!”代表们表示,会后,一定把此次会议的精神和总理讲话精神传达好,凝心聚力共促云南发展。
建言献策履职为民代言
在一次采访中,当记者走进鲍红艺代表的房间时,她正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在笔记本上抄录着数据。“这是我们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最新数据。刚刚让同事帮忙查的。”鲍红艺说。
在临沧市沧源县国门小学担任数学老师的鲍红艺是去年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告诉记者,去年履职期间,为调查乡村教师住房保障问题,自己跑了县里多个乡镇的农村小学,实地了解基层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今年提交了关于提高农村教师住房保障的建议。“作为人大代表,我要履行好‘为民代言’的神圣职责。”她说。
据统计,此次会议期间,云南代表团共提交代表建议264件,议案1件,其中,以全团名义提出的重点建议有7件,为历年最多的一次,内容分别涉及滇中新区建设、水利建设、沿边开放、边境民族地区扶持、生态文明建设等。
关于尽快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等相关待遇问题的建议、关于帮助解决边民跨国婚姻历史遗留问题的建议、关于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建议、关于加大对边境特困民族扶贫力度的建议、关于大力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国际大通道的建议……一件件建议的背后承载的是云南各族群众对加快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较之去年,今年代表提出的建议质量提高不少。不少代表为了提出高质量建议,在会前做了不少准备,通过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掌握了大量信息和第一手资料。”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副主任杨云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