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聚焦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组织开展“最美机关干部”推荐选树活动
发布时间: 2014-07-15      来源:云南人大网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20146月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开展“感动在身边——最美机关干部”选树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及时研究制定选树活动方案,明确指导思想、选树范围和选树条件,严格按程序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感动在身边——最美机关干部”推荐选树活动。

一是深入宣传动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按照省直机关工委的《通知》精神,切实把此次“最美机关干部”选树宣传活动作为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见的一项具体活动,作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能量的内在要求和生动载体,做到树一个先进典型就是树一面旗帜、确立一种导向、营造一种环境。机关各党支部深入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推荐选树工作。

二是严格把握标准,做到了站在机关全局。机关党委把此次“最美机关干部”选树宣传活动作为机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具体实践。在推荐选树中,机关各党支部及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指导思想、选树范围和选树条件,明确选树标准,站在机关全局,从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中发现、挖掘、筛选、推荐,没有仅限于本支部所属人员。做到了真正让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最美机关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立足岗位、勤学深研、创新思路、推动工作的“最美机关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胸怀大局、敢于担当、勤政为民、服务群众,带头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最美机关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善行义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最美机关干部”脱颖而出。

三是充分发扬民主,按程序抓好了落实。机关党委把此次“最美机关干部”选树宣传活动是机关改进作风、推动为民务实清廉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机关各党支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认真挖掘,采取党小组提名、支部大会推荐等自下而上的推荐方式,共推荐出了23名“最美机关干部”初步人选。机关党委根据多数支部的推荐情况,分别征求机关党委委员意见后,按照差额2名的办法,确定了3名预备人选再次征求机关各党支部意见,并于619日至24日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没有收到任何意见和举报。机关党委根据各支部反馈意见汇总研究,并经办公厅党组会议同意,确定研究室办公室主任赵英同志为机关推荐选树“最美机关干部”正式候选人。710日至14日,又对正式候选人进行了公示,没有收到任何意见和举报。目前,已按程序向省直机关工委报请赵英同志为云南省省直机关“最美机关干部”正式候选人。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推荐选树活动中,机关党委、各党支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准确把握标准,严格选树程序,做到公开透明,将整个选树宣传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使推荐选树过程既成为发现、挖掘、培育先进典型的过程,又成为学习、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的过程,并通过选树活动推动了机关当前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附:云南省省直机关“最美机关干部”候选人——赵英同志先进事迹。

 

云南省省直机关“最美机关干部”候选人

赵英同志先进事迹

 

赵英同志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22年来,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带头学习宣传“中国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勤于学习,开拓进取,将自己所学理论带到工作实践中加以理解和运用;忠诚于党的事业,乐于吃苦,甘于奉献,敢于担当,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了人大机关工作;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创先争优,在各项工作中当先锋走前头;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孝老爱亲、团结同志、助人为乐等方面倾心尽力,深受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称道。她先后7次被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6次被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评为“优秀公务员”;她所在的办公室多次被评为“文明处室”,所在的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讲德守信 爱岗敬业 22年的办公室工作无怨无悔

人品是金,人品好,路才走得远,古往今来,许多具有优良品德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与推崇。赵英同志就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中讲德守信的典范。她常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德为重,做事德为先 ”。1992年,她从昆明市国家安全局调入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办公室工作,整整22年来,她也是这么做的。她从一般干部到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从当年风华正茂的大姑娘成了知命之年“老太婆”,陪走了一任又一任领导,共处了一位又一位同事,但她从没有与领导、与本部门和机关同事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她总是热情细腻地与领导和同事共事,轻声细语地与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交流。每逢节假日值班,她总是说:“老家远的同志,趁机会回家看看老人;年轻一点的同志,领着孩子出去转转,班让我来值吧!”。22年里,青春与理想、意志与信念、执著与坚守、责任与忠诚,都被流逝的时光溶解到了任重道远的人大机关建设中。但赵英同志常说“只要组织需要,在什么岗位都是为党工作。”她与许多人大机关工作者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怨无悔,为推进人大工作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有人说过:在同一岗位连续工作多年,要么会是“老油条”,要么就是“顶梁柱”,关键取决于你的态度。但对于赵英同志来说,是后者,是不断成长起来的“顶梁柱”。办公室作为研究室的综合服务机构,承担着上情下达、综合协调等保障工作和文稿起草、简报编写具体工作。保障工作不仅繁杂、琐碎,而且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文稿起草要求质量高、效率快,需要平时积累、收集大量的资料,接到任务时才能有米下锅、轻车熟路。而简报编写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力求“零差错”。为此,赵英同志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感悟出了保障工作“三个尽量”(即:力求考虑问题尽量周全一点、协调事务尽量主动一点、处理事情尽量快捷一点),文稿起草“五具备”(即:具备超前谋事的意识、积累资料的习惯、精益求精的追求、甘于奉献的品质、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编写简报“两确保”(即:确保“三校”、确保“零差错”)。

她坚持把这几条感悟贯穿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尤其做到凡重要文稿起草,她都注重充分发挥办公室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召集大家研究文稿起草的思路、提纲以及参阅资料等,然后分工协作分头起草。初稿形成后,她不厌其烦,组织大家反复讨论修改,力求好上加好。通过这种方式,既确保了文稿的质量,较好完成了工作任务,又促进大家相互学习提高。每年下来,她负责完成的文稿起草不低于10万字。同事们对她的印象是稳重端庄、有涵养、很能干、负责任同她在一起工作的年轻同志无不受她的影响讲奉献、求进取。20多年,她以扎实的文字功底、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赞赏和信赖,为省人大机关争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荣誉。

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 为云南人大工作倾心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赵英同志常引用的一句古诗。人民日报、中国人大杂志、云南日报、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几乎是她每天必看的刊物。她还发动办公室的同志互学互动、互帮互促,组织大家看到好的东西,就收集起来,或作剪报、或搞汇编,充实“资料库”。22年来,赵英同志怀着对党、对人大工作的无比忠诚,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开拓创新,对办公室承担的文稿起草等工作极其负责,为人大工作倾心尽力,深受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多年来,她都参与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五年工作总结、《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等大型材料的起草;参与《与时俱进的五年》、《不负人民的重托》、《科学发展的五年》、《重任在肩》、《光辉历程》等书稿的编辑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大事记的编写工作;参与《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评议政府专项工作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和修改工作。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她每年都负责撰写《中共云南省委执政纪要》一书中有关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内容,多次被评为优秀撰稿人。2005年、2006年,她分别撰写了《云南政治蓝皮书》中人大立法工作、监督工作述评的内容。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赵英同志还注重人大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根据自己20多年对人大知识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她撰写了《关于做好省人代会和常委会简报(快报)工作的几点思考》、《提高监督意识、实施有效监督》等文章,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贡献了一份力量。

忠孝两全 孝老爱亲 用爱心构建幸福美满之家

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而在赵英同志身上,则把忠孝两全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她对党的忠诚、对人大工作的忠诚,大家有目共睹,对于她爱人的忠诚,则体现在对老人的孝、对女儿的爱和对他工作的支持。赵英同志不仅工作出色,在家里也是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她的父亲已近90高龄,母亲也年过八旬,两位耄耋老人都一直跟她们住在一起。她的丈夫于2009年从省直机关调到大理州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而“晚年”得女的她,女儿今年才小学毕业。“上有老下有小”是她目前的真实写照,而且还是“鹊桥”式的夫妻分居。一个柔弱女子,却成了家庭的“顶梁柱”。多年来,她用勤劳和乖巧无微不至地孝敬着年迈的父母,维护着老父老母的健康和长寿;用贤惠和柔情无怨无悔地鼓舞着出门在外的爱人安心工作,多作贡献;用耐心和智慧满腔热情地浇灌着孩子美丽的心田,培育心爱的女儿健康快乐成长。

2012年,又是云南连续干旱的一年,远在大理的丈夫忙于工作和抗旱救灾,连续好几个月回不了家。恰恰当时她的工作也比较忙,但还得抽时间接送女儿上学、照顾父母,经常是起早贪黑。有人给她建议:赶快想想办法,托托关系,把你老公调回昆明来,不然你会累垮的。她说:“说实话,这种念头我不是没有过。可自古都是忠孝不能两全,顾得了小家,就难顾大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能因家庭的一点小困难就随便给组织添麻烦。很多困难挺一挺也就过来了。”是啊,凭着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奉献,父母安享晚年、丈夫安心工作、女儿用心学习,一个幸福美满、其乐融融的家庭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装点着亮丽的风景。         

(机关党办:和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