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工作 > 理论研究
云南强化代表建议督办“五项工作机制” 助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25-10-16      来源: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文旅产业是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近年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督促省人民政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着力推动解决制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罗萍等2名代表提出关于推进“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将该建议列为2025年重点督办建议,强化“五项工作机制”督促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抓好办理工作。一是强化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成立督办工作专班,常委会分工联系副主任牵头抓,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协调抓,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分工机制。二是强化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督办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有序有效推进督办工作。三是强化同题共答的沟通协调机制。主动与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有关办理工作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办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由省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领办的工作方案,形成高位推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跟踪督办的问效机制。组织由常委会分工联系副主任带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人民政府承办部门负责人和提建议代表共同参加的联合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走访群众等方式了解建议办理情况,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走深走实。五是强化尊重代表的面商机制。对提出建议的代表,坚持督办前坦诚面对面征求意见、督办中面对面听取意见、督办后面对面反馈办理情况并再次征求意见,切实提高代表建议的督办质效。通过强化督办机制、落实督办措施,关于推进“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的人大代表建议得到及时有效办理,推动“旅居云南”产业蓬勃发展、提质增效。

推动建立机制强保障。强化顶层设计,组建旅居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动态评估机制,为“旅居云南”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实施《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明确阶段发展目标,制定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八大业态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云南省旅居发展正负面清单》,印发《关于加强旅居产业用地保障的通知》,规范引导旅居项目建设。编制《旅居云南发展专项规划》《云南旅居目的地规范》,开展“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通过规划引领、标准引导和典型引路,推出100个特色旅居目的地、100个重点招商项目,归纳梳理8大业态、5种模式各50个典型案例供全省各地学习参考,分批优选100个旅居试点在产品创新、模式探索、业态融合等领域先行先试。“旅居云南”已成为引领云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引擎,在促进群众增收、企业发展、青年创业、人民幸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5年1—8月,全省旅居人数达380.1万人,同比增长50.6%。

推动融合创新助转型。坚持文化赋能,创新推出模块化流动旅居图书馆,省图书馆打造“旅居悦”旅居图书馆64个。推动新华书店、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艺术家第二居所等文化场所有效整合,结合旅居点及其周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400余个。利用145项国家级、1033项省级非遗项目,培育省级非遗工坊115个,推出非遗特色线路10条,举办非遗展示重点活动200余场。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五个大家”系列活动,打造“遇见云南”民族特色广场舞品牌,组织旅居客人与当地群众唱民歌、跳舞蹈、讲故事、赏美景、尝美食,共享文化盛宴。深化跨界融合,将农业、体育、康养、艺术等资源嵌入旅居建设。发挥茶叶、咖啡、花卉、果蔬、道地药材及温泉等资源比较优势,推出30余条茶咖、果花精品旅居线路,依托1200余处温泉源区制作发布了全省温泉旅居地图和打卡点,开发“茶山认养+制茶体验”“咖啡庄园研学”等融合项目。以旅居需求为导向盘活存量住宅,依托5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3个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374个边境幸福村和777个中国传统村落,打造了一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的旅居村,统筹资金完善乡村道路、水电管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共享食堂、特色餐饮、交通接驳、快递物流等服务体系,植入文创、茶咖、非遗等体验场景和空间,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推动优化供给促消费。文旅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推动“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升级,通过多元产品供给与精准服务,持续释放旅居消费潜力。文旅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的若干措施》,制定8个方面75项促消费措施,其中45条措施是首次创新提出。开行厦门、北京往返昆明的“赏花之旅”主题列车,在全国首创推出“坐着火车游云南”省内环线旅游列车。推出“旅居云南”航旅主题产品、赴滇旅游航班年卡和次卡。联合银联、中石化组织“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活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旅居贷”等产品与抽奖活动,联合体育部门开展201项“体育赛事进景区、街区、商圈”活动。专题开展“旅居云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使有感知、有温度的服务成为云南旅游的亮丽名片。从“旅居”到“旅创”,创新消费场景、带动地方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各地积极引入文化创意人才,发挥“旅创”的核心驱动作用,形成“文化艺术+旅创”“特色产业+旅创”“传承技艺+旅学”“直播电商+旅创”等多种创新模式。大理州中和村整合56个闲置院落向艺术家开放,吸引“新大理人”1000余人(含知名艺术家100余人),带动35家客栈、5家餐饮企业、5家旅拍企业以及培训学校、动漫创意企业等多元业态入驻,曾经的“失地村”蝶变为充满艺术气息的“文艺村”。

推动创新服务优环境。实施健康县城建设三年行动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实施方案。统筹城乡两个战场,抓住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食品安全、城乡绿化、除“四害”等小切口,推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出台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提高涉旅投诉处置质效。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和为游客服务“10件实事”,强化政策集成、资金整合、要素保障,围绕当地居民和旅居客人需求,完善公共卫生、共享食堂、特色餐饮、交通接驳、快递物流等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旅居生活圈”。针对银发群体、青年自由职业者、文艺工作者等不同客群,增设适老化设施、众创空间、艺术空间等特色服务设施。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提供生活起居、康养护理、文化体验、个性定制等服务内容。推行管家式服务,建立服务质量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满意度调查、服务暗访、数据分析等多维度监测评估,优化服务供给,提高旅居客人满意度。(高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