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大工作的生命线,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拓展提升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确保人大立法、监督、调研等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2025年4月29日上午,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对昆明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一、搭建平台载体,拓宽民主实现路径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将建好平台载体作为感知民情、把握民意、集聚民智的有效支撑和重要依托,着力发展“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
(一)建立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畅通民主民意表达渠道。在实现全市1255个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一领域一特色”的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模式。目前,全市已初步探索建成80个覆盖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并在全省率先建立与实体代表活动阵地相对应的“网上代表工作站”,开创了“全天候”履职新模式。仅2024年,主城五区通过线上平台收到关于处理老旧小区改造、交通微循环优化等建议2300余条。
(二)推进“点站”深度融合,实现立法与民意双向奔赴。在原有1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80个专业代表工作站的基础上,推行“点站”深度融合,全市设立19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立法实践基地,实现代表履职和科学立法有机结合。
(三)设立基层民主实践基地,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建成了“西山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石林彝族自治县人大民族立法基层联系点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汇聚专业力量,畅通群众意见建议收集渠道。
(四)实施惠民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开展惠民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票决确定每年度市政府“10件惠民实事”项目,形成了项目征集由代表参与、项目确定由代表决定、项目实施由代表监督、项目效果由代表评价的工作机制。
	
2024年7月17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对市政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开展专项视察。
二、坚持开门立法,凝聚民意“最大公约数”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决策要反映民意、立法过程要体现民主、法规成效要让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2021年以来,共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18件。
(一)下好“先手棋”,立法前问需于民。广泛征集各级人大代表、社会公众立法项目建议,统筹谋划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及时制定出台物业管理、养老服务促进、社会医疗保险条例,使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有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探索“多路径”,立法中问计于民。通过立法调研、论证、咨询、听证、评估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法规草案,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在制定《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过程中,征集到意见建议60余条,其中关于“遗址周边民宿业态管控”的建议经充分论证被完整吸纳。
(三)贯通“后半段”,立法后问效于民。2021年以来,先后对食品安全法、滇池保护条例等27件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对昆明市公园、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绿化等4件地方性法规开展立法后评估。在执法检查、调研视察、专家论证等各评估环节,充分听取意见建议,推动有关方面压实法定责任。
	
2023年4月,省人大常委会、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建议督办工作协调会,协同推进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变电站建设进度。王丹 摄
三、坚持为民监督,提高群众“民主获得感”
2021年以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81项,开展专题询问10次、质询2次,督促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坚持议题“从人民中来”。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热点问题开展监督。围绕社会公平正义,对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开展工作监督。
(二)做到监督“请人民发声”。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中,组织10余名代表座谈4次、发放调查问卷60余份,公开征求到40余条意见建议,梳理出14个询问问题供参考。在常委会会议召开期间,选取重要监督议题,邀请公民代表、基层人大代表召开代表列席座谈会16次,当面听取意见建议300余条。
(三)探索成效“由人民评判”。连续两年对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述法评议,以人民评价作为干部履职成效的重要标准,提高干部依法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4年9月2日,在2024年昆明市地方立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对设立的19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实践基地进行集中授牌。昆明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四、发挥代表作用,夯实民主根基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关键作用,支持代表建言发声,推动问题解决。
(一)在建章立制中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修订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制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等工作方案,构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代表联系网络,常委会领导及组成人员共联系代表156名,市人大代表固定联系964名群众,实现联系常态化、经常化。
(二)在督办建议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精准选题—一线面商—闭环督办”全流程机制,开展“现场调研+当面协商”工作法,完善“建单—交单—清单”闭环管理机制。对市十五届人大会议和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1635件建议进行综合分析,重点督办网约车管理、校园食品安全、就业保障等17件关乎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重点建议,实现建议办理协商率、答复率、办结率均达100%。
(三)在代表履职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专业代表提出打造的环滇池数字经济基地建议,促进引入30多家影视及数字企业,孵化本土企业15家,并联合云南艺术学院培训东南亚留学生超500人次。聚焦代表专长“组队”,组织医疗卫生、财政金融、法律服务等专业类别的五级人大代表开展小组活动。针对昆明发展战略,优化设立专业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民族文化与旅居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报告,推动“滇池旅居康养带”“磨憨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的联动规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依法履职尽责、坚持守正创新,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春城大地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发展新局面贡献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