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大工作 > 理论研究
深化依法监督实践 提升履职服务效能——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四步工作法”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0-29      来源:昭通市人大常委会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近年来,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探索并实践“大调研、小切口、多举措、少而精”四步工作法,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人大代表在永善县团结乡代表工作站接访群众。昭通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坚持“大调研”夯实监督基础,确保选题精准、依据充分

通过常态化走访联系部门、广泛倾听民意、深入剖析典型问题和强化数据支撑,精准选择监督切入点和着力点。

开展常态化走访,夯实基础。昭通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常委会领导带领分管委室走访36个对口联系部门,监督部门主动汇报工作48场次,实现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无缝衔接与双向联动。

广覆盖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围绕经济运行、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大议题,今年以来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19次,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76个乡镇(街道),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院落开展访谈超3000人次。同时,通过全市1491个代表活动阵地收集基层代表和群众意见2.2万余条。

深入剖析问题,直击核心。市人大常委会在大关靖安城市化发展视察调研中,将座谈会设在大关县靖安镇,并“蹲点”靖安安置区,亲身体验问题堵点。形成的视察报告明确指出城市化建设思想未统一、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短板、公共设施建设差距较大等问题,为精准监督与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强化数据支撑,剖析精准。在“昭通小肉串产业发展”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详细数据指出:从事小肉串上下游产业的企业(个体)达7820家、带动就业11.77万余人、小肉串供货范围涉及全国19个省的各类城镇。同时,调研报告也明确指出尚无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本地80%以上烧烤店为自串自销等现实问题,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清晰路径。

 

昭阳区农业产业发展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开展集中活动。昭通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突出“小切口”破解民生难题,推动监督工作落地见效

聚焦发展难点、改革卡点、治理盲点和民生热点,从“小切口”入手,以有效监督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

聚焦“急难愁盼”,选准重点。选取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农村饮水安全、“两污”治理等切口小、群众自身难解决的事项开展监督。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薄弱问题,监督推动在全市132所乡村学校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培训专兼职心理教师265人,惠及学生超5万人。

紧盯“关键小事”,解决痛点。针对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2022年至2024年,常委会通过听取报告、调研视察等方式,监督推动昭阳区大寨子乡等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645个。

 

昭通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市竹产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情况。王安国 摄

 

运用“多举措”强化闭环管理,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性

确保监督工作贯穿民主监督全过程,着力构建全链条、闭环式监督工作流程。

专题议事,提升审议质量。2022年6月,常委会召开第一次主任专题会,建议对拟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议题报告进行逐项分析研究,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修改完善报告。本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已先后召开了26次主任专题会议。

清单管理,压实整改责任。运用清单式管理、跟踪式监督方式,提升监督质效。2025年上半年发出的15份审议意见均附带具体问题清单和明确办理回复时限要求。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中,详细列出4项需办理回复的监督事项并明确时限要求。2025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共向市“一府一委两院”交办“小切口”问题清单67个。

刚性监督,让监督更加有力。2024年10月,昭通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首次就全市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今年6月,第三十次常委会会议再次听取审议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2022年以来,已开展专题询问3次。

持续跟踪,确保落地见效。“昭通市民族医药传承工作”审议意见交办后,及时组织检查组实时跟踪督促办理情况,其中5项监督意见已按期整改完成。此外,还助力促成2024年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会暨彝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宣介会的召开,推动50名基层民族医生到知名院校培训,促进彝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5年4月24日,昭通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昭通市2024年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

 

立足“少而精”推进特色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近年来,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先后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6件。

立足市情,解决突出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乡村环境中垃圾乱堆乱倒、污水直排、农业固体废弃物弃置等问题,2024年,制定出台了《昭通市乡村清洁条例》。立法过程中,发挥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26名立法咨询专家的作用,多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广泛听取基层代表和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在职能职责划分、保障村民自治、乡村清洁的禁止性行为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

找准切口,力求务实管用。2024年,制定出台《昭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条例实施一年来,昭通城区闯红灯、乱插队等不文明行为发生率大幅下降,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热情高涨,满意度达89%。

探索创新,着力基层治理。2022年出台云南省首部扬尘污染防治“小切口”法规《昭通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条例对建筑施工、道路清扫、物料堆放等12类易产生扬尘的场景制定详细且可操作的防治措施。自条例实施以来,昭通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24年昭阳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

昭通人大“四步工作法”紧扣中心大局、直击民生关切、务求监督实效,探索出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昭通路径。下一步,将以更富成效的监督工作和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昭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