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探索运用融媒体理念,打造“融媒体+人大”文山品牌,努力把文山人大融媒体矩阵建成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平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重要展示窗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

文山州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公开征集直播现场。文山州人大常委会 供图
打造“融媒体+人大”文山品牌的背景
“融媒体+人大”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迫切需要。新形势下,运用融媒体理念赋能人大工作,通过把传统的人大工作拓宽到虚拟空间中去,在与人民群众互动中共谋发展之策,共谋发展之路,在提高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度的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法治性、人民性。
“融媒体+人大”是塑造新时代人大形象的迫切需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运用融媒体的思维和理念,生动地展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全面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故事,从而拉近人大机关、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代表履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融媒体+人大”是适应新时代媒介变革形势的迫切需要。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载体,让所有关心人大工作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人大的最新信息,充分了解人大工作,提高人大工作透明度,扩大受众覆盖面。同时,网友可以利用人大新媒体轻松留言、评论、反馈意见,各级人大也可以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并积极回应,极大地增强了互动性。

2025年4月10日至11日,文山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州人大系统2025年度“融媒体+人大”品牌建设业务培训会。文山州人大常委会 供图
“融媒体+人大”品牌建设的文山探索与实践
2022年初开始,州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探索提出打造“融媒体+人大”文山品牌,并将其纳入州人大常委会年度特色亮点工作加以推进。按照“搭建一个平台、组建一支队伍、突出一批示范、推出一批作品、形成一个品牌”的整体工作思路,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深度赋能人大工作、展示代表履职风采、展现基层民主实践,有力提升了地方人大工作传播力和影响力,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搭建一个平台。州人大常委会在原有文山人大网站的基础上,先后开通了文山人大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并立足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开通了“我是人大代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抖音号官方新媒体平台,以此形成内容覆盖全面、主题特色鲜明的文山人大融媒体矩阵。通过持续优化运营理念和多样化的内容生产投放,文山人大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24年,文山人大新媒体平台共发布图文信息和短视频作品1129件,转发量达42.8万人次,点赞量达355.1万条。粉丝量由2023年初的16005人扩大到目前的19.2万人,总评论达80.3万条。
组建一支队伍。州人大常委会通过组建信息和服务中心,加大专业人才引进等举措,构建起以专业化团队为支撑,人大专干、人大代表为辅助的州、县、乡三级人大融媒体专业化队伍。与此同时,州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建设以内容生产、对外展示、直播、访谈等为一体的文山人大融媒体中央厨房建设,进一步夯实打造“融媒体+人大”文山品牌的人才基础和技术保障。

砚山县人大代表刘仙运(左)通过手机短视频记录入户走访选民过程。文山州人大常委会 供图
突出一批示范。2022年起,州人大常委会结合基层人大代表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分别在全州八县(市)设立14个“融媒体+人大”创新联系点,配备了相应的宣传展示设备,通过集中培训和到各县(市)开展培训指导的方式,先后开展了信息文稿编写、摄影摄像技巧、内容策划等专业培训20余场次,引导县乡人大专干、部分人大代表应用手机记录社情民意、反映代表履职过程、传播基层发生的民主故事。几年来,通过现场培训,各县(市)人大和14个基层创新联系点结合各自工作开展实际,推出了一大批特色亮点鲜明,充分反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融媒体短视频作品,为各地探索实施“融媒体+人大”工作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推出一批作品。州人大常委会新媒体平台运营着重聚焦在内容生产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对新媒体平台运营规律和运作方式的研究。按照动态信息和代表履职故事精品短视频内容进行相应划分,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人大鲜明特色及亮点的图文信息和融媒体短视频作品,有力推动了文山人大舆论宣传工作迈出新步伐。
形成一个品牌。三年来,州人大常委会在不断加强人才支撑、技术支持的同时,在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在狠抓内容创新上下功夫、在提升人大工作宣传力上下功夫、在提升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民生实事听民声》《创业绣娘王陆芬:针线绣出致富路》《乡村教师农加贵:照亮深山求学路》等一批具有文山人大鲜明特色的稿件和短视频作品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播出,有效推动了“融媒体+人大”文山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图为2025年西畴县民生实事项目首次在“代表直播间”收集。文山州人大常委会 供图
推进人大新媒体建设和运用的几点思考
准确定位,构建人大融媒体宣传矩阵。充分利用新媒体可视化、冲击力强、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打造集发布权威信息、宣传人大制度、普及法律法规、联系人大代表、征集社情民意,服务人民群众等为一体的新媒体矩阵。充分利用各个平台的不同特点和优势,持续优化发布内容,推出鲜活、灵动、接地气的新闻精品,牢牢掌握人大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动态提升,打造集体发声的宣传主阵地。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熟悉人大工作、掌握传播规律、运营能力较强的专业化队伍,为做好人大新媒体矩阵运营提供坚强队伍保障。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责任制,不断建立健全人大新媒体宣传联动机制、舆情联处机制、资源联享机制和管理考核机制,实现新媒体宣传平台“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上”。
品牌运营,营造活力创新的强大气场。坚持体现人民性,利用新媒体为群众提供快速便捷的民意收集平台,加强人大与群众的互动,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回应民意。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新媒体矩阵“中央厨房”,针对受众群体不同,注重内容供给方式推陈出新,构建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差异表达、多平台发布的新媒体运行格局。坚持品牌化推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人大新媒体矩阵品牌,及时总结提炼先进典型,形成互动互促、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放大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