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聚焦
凝聚“上合”力量 共创美好未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议员研讨班侧记
发布时间: 2025-08-27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5期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齐聚上海,共同宣布在亚欧大陆成立一个新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4年来,“朋友圈”越来越大,“含金量”越来越高。今年,我们迎来上海合作组织的“中国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举办,届时2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峰会相关活动。

7月14日至20日,以“加强立法机构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中国全国人大举办首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议员研讨班,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22名议员和3名议会官员参加。这是中方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的系列外交活动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清华出席开班式并致辞。他表示,我们要加强立法机构交流,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汇聚完善全球治理的“上合力量”,共同推动上合组织朝着更高水平不断发展。

 

研讨班围绕“弘扬‘上海精神’,贡献全球治理的上合力量”进行交流。张玮琦 摄

 

1

“上合组织早已成为在人文、经济和政治领域开展对话与协调合作的独特平台”

作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建设性力量,上海合作组织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莫逆之交,心相印也。在北京,大家齐聚一堂,围绕“建设立法机构交流平台,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经贸领域互利合作,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弘扬‘上海精神’,贡献全球治理的上合力量”等专题听取专家讲解,并展开提问交流。

专题研讨期间,大家认真聆听,积极互动交流,感触良多。

“上合组织早已成为在人文、经济和政治领域开展对话与协调合作的独特平台,在当前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尤其如此。”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立法机构在增进人民之间信任、保障法治稳定以及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绿色经济、数字转型、可持续农业、水资源、能源及交通互联互通等领域有着扩大合作的巨大潜力。”

“中国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对完善法律体系非常重要,是值得借鉴的立法经验。”

……

研讨中,议员们高度肯定上合组织为安全、发展与稳定作出的积极贡献,认为中国在上合组织发展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研讨之外,亲身体验、实地参访让议员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现代化建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北京,研讨班一行参访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

“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也清楚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得到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俄罗斯国家杜马文化和体育委员会主席马特钦表示,中国的经验非常宝贵,各方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相互学习,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

几天后,飞机飞越天山山脉,研讨班一行来到大美新疆,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新疆人民会堂一楼右侧,一个图文并茂的展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展馆以“人大历史”为主线,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声光电结合等方式展陈了400余幅照片和100余件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史海钩沉、精心制作,详尽的图文展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铿锵步伐,也展现了每一届自治区人大坚持党的领导,高质量推动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和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奋进图景。

“这个展览有很多图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史。”参访的议员表示,“同时,我们了解到省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如何工作的。”

在最基层,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当天,研讨班一行来到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高铁街道绿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设立于此,这里还开设了非遗工作室、书画室、石榴籽小课堂等功能室。

社区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免费学习制作漆扇、编绳和艾特莱斯包等中国传统工艺。调色、浸染、晾干……马特钦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漆扇并拍照留念。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群众家门口,让小事有人管、难事有人帮,这种基层治理的智慧值得借鉴。”马特钦说,“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得益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得益于建立在民意基础之上的高效治理体系。”

吉尔吉斯斯坦议会社会政策委员会成员库巴内奇别科夫说,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代表可以顺畅表达意愿。民主在这里不是口号,是看得见的实践。

当天,议员们来到科大讯飞的新疆分公司,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数字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塔吉克斯坦议会下院立法和人权委员会成员纳伊玛表示,对新疆城市发展和科技进步印象深刻,希望在新疆看到的科技产品能更多推广到塔吉克斯坦。塔中两国一直有着频繁的商贸往来,希望今后在上合组织框架内进一步加深合作。

 

研讨班一行参访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高铁街道绿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誉东 摄

 

2

“正是这样的文化孕生了‘上海精神’”

盛夏,阵雨初霁;北京城,彩彻区明。故宫,枕山带水;六百年,环姿玮态。研讨班一行步入故宫,踏玉阶、转朱阁,在古色古香中体悟中国文化之美。

“精致、大气、雍容……我难以想象一个建筑群能同时诠释这么多美好的词语。”吉尔吉斯斯坦议员说,“故宫的背后是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而保护传统文化,是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共同话题。”

如果说,故宫诠释了大气,那么长城,则汇聚了天地英雄气。《说文解字》有云:“墙,垣蔽也”,“城,以盛民也”。这座横亘千古的城墙,无言地宣告:中国人民渴望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

研讨班一行来到居庸关,只见茫茫雨幕中,一座雄关巨城于山峦叠嶂间蜿蜒而上、勾连天地。身处长城、眺望山河,大家倍感震撼。

“它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坚韧不屈,它光芒万丈!”研讨班一行惊叹不已,“它也显示着中国维护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决心。”

几天后,研讨班一行置身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它的名字叫作‘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在30年前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经考证,它织造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蜀地。”在讲解员和翻译的共同解说下,研讨班一行静静凝望着这一掌见方的锦护臂:它的“五星”,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中国“八一”军旗上的五星,是中国国旗上的五星,也是中国人心中的五星。

“锦护臂的发现地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的故地,而精绝国处在丝绸之路南道的咽喉,所以锦护臂的出土,也是中国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与羌人和匈奴等四裔民族交流频繁、多元文化融合的最好明证。”在解说员的话语中,研讨班一行的思绪穿越千年,重回那条驼铃悠悠的古路。

“从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上合组织、‘一带一路’,它们深层次的含义是一致的,那就是合作共赢。”研讨班一行深有感触,“它们的背后,是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正是这样的文化,孕生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研讨班一行参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周誉东 摄

 

3

“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以互信、互利为合作之基,以平等、协商为相处之道,以尊重多样文明促进和谐包容,以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繁荣,“上海精神”持续照亮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之路。

在华期间,议员们通过交流不断凝聚共识。大家认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立法机构间的交流,是践行“上海精神”的重要环节。

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议员萨尔瓦尔认为,“上海精神”为各国立法机构合作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各国立法机构应深化对话,在适当领域协调法律框架,并分享治国理政、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上合组织成员国无论国家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均一视同仁,切实践行了‘上海精神’。”纳伊玛认为,研讨班搭建的平台,有助于上合组织成员国立法机构深化相互理解、交流工作经验。

库巴内奇别科夫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这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交流学习,上合组织成员国立法机构特别重视交流治国理政经验,“本着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谋求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立法机构系统性经验交流机制和平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马特钦表示,中国公民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制度安排参与立法过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对俄中关系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发展阶段。交流观点、互相学习立法机构工作经验始于对话。在上合组织大家庭中,各成员国立法机构开展治国理政交流、互学互鉴立法经验,有助于各国乃至整个地区的发展。”马特钦说。

“这次的研讨学习使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新做法,有机会和其他成员国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从而运用于各国的实践。”在白俄罗斯国民会议共和国院立法和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席瓦西里耶夫看来,上合组织国家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

哈萨克斯坦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书记库安德古雷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秉持“上海精神”,将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短短一周,研讨班一行与中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研讨班结业式上,大家纷纷表达感动与不舍:我们上合组织是一个“大家庭”。今后,让我们一起,探寻如何发挥上合组织的力量,维护地区稳定,实现共同发展,为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记者手记

在议员们的心中,上合组织有着怎样的定位?在为期一周的采访中,记者找到了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24年”。在研讨班组织的正式发言中,在参访间隙的闲聊中,记者多次从议员的口中听到“24年”。

2001年6月15日,世纪之交,当时冷战遗留的对立和割裂尚待弥合,国与国如何相处?结伴发展还是阵营对抗?亚欧大陆6个相邻国家,作出历史抉择。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一种全新模式应运而生。在冲波逆折的历史航道中,上合组织的问世被称为“一个改变全球战略格局的重大事件”。距今,24年了。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俄罗斯国家杜马文化和体育委员会主席马特钦对这句中国古语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它蕴含着时间的力量和长远的规划。

24年,可让群木成林、稚子成材,这段时间本身就昭示着上合组织的“含金量”。破土萌芽之时,面对刚走出冷战阴霾不久的世界,“上海精神”唤起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强烈共鸣;风华正茂之际,面对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世界,“上海精神”激发团结协作、发展共赢的广泛共鸣。斗转星移、风云激荡,时间长河更显精神之力。

关键词——“家园”。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收获于斯。无论是汉语、俄语,还是英语,“家园”一词都有着最温暖、柔和的发音。人们常用温暖的“家园”一词,来表达对脚下土地的眷恋,议员们也喜欢用“家园”一词,来形容今天的上合组织。

朋友越走越近,邻居越走越亲。千百年来,这块广袤的大陆,苦难辉煌交织,写下了跌宕起伏的激昂乐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上合组织的成员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懂“家园”一词的重量——脚下这片大陆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悠长的交往历史,有相似的发展任务,也有紧密相连的前途命运。共同的家园靠什么守护?靠什么发展?又靠什么去凝聚?上合组织,给出了答案。

关键词——“未来”。24年弹指一挥间,今天,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上合组织已是枝繁叶茂,向更广阔处生长。议员们多次谈及未来:未来,希望继续加强各国立法机构的交流对话;未来,各自的国家要加速发展;未来,上合组织要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简短的话语,蕴含着深深的信心与万千期许。

激荡的百年变局下,这个人口约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1/4的国际组织,正冲破传统国际格局的藩篱,在万千期待中,坚韧成长。未来,上合组织将焕发怎样夺目的光彩?让我们一同期待!(孟伟 周誉东 张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