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省份完成实施工会法地方性法规修改
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工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持续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报告显示,法治基础不断夯实。各地持续加强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以工会法为基础,制定完善涵盖工会组织建设、劳动法律监督、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女职工特殊权益维护等内容的政策法规体系。截至2025年6月15日,24个省(区、市)完成实施工会法的地方性法规修改,14个省(区、市)出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地方性法规,29个省(区、市)出台36部民主管理地方性法规,30个省(区、市)出台41部集体协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17个省(区、市)出台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报告指出,维权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构建多形式多层级平等协商机制,截至2024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并在有效期内的集体合同达89万份,覆盖职工约8568万人。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三方机制,部分地区向乡镇、工业园区延伸。依法纠治劳动领域违法侵权行为,2024年人社系统办结劳动保障违法案件73.1万件。建立工会“12351”热线,积极开展工会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12351+”专项行动。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制度,2024年各级工会共发出“一函两书”17万余份。2024年,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办理争议案件425.7万件,涉及劳动者454.9万人,工会参与办理职工争议案件80.7万件。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权益保障政策,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机制,累计办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2万余件;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涉新就业形态民事案件8万余件;交通运输部规范货运平台收费行为,保障司机合理劳动报酬。稳步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依法提起公诉1495件,支持农民工起诉讨薪4万余件,办理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80余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在牵头组织开展生产事故调查时,依法邀请工会组织参与。全国总工会开发上线运行“职工之家”App,提升工会服务职工数智化水平。(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