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记者:
《条例》中有“划定并向社会公布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规定,请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
高正文:
生态保护红线是把生态空间里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划定出来保护好,现在划了三条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通常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生态功能。这当中,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由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环保厅组织,今年6月,省政府发布的《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三大类型,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使全省重要生态系统、最珍贵的地带性植被、珍稀濒危物种栖息,以及六大水系上游区70%以上的面积得到了保护。
法制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法制日报记者: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一个创新性的立法,请问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时候有什么情况和特点?下一步从立法层面来说对《条例》还有哪些的打算?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谭丛答记者问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谭丛: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从启动起草的程序开始,到政府提出议案,再到省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通过,历时近8年的时间。
首先,省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制定和实施该《条例》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的重要抓手,对我省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建设美丽云南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条例》制定过程中,省委常委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工作进行了专门会议审议,这个立法项目是认真落实党对立法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
其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在《条例》制定工作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亲自带队调研,主持召开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关部门和专家参与的论证会。在条例立法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审议,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在这过程当中我们很感动,大家都知道这《条例》是全票通过的,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政治站位高、保护意识强,认真依法履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职责。
在制定的过程中省人大有关委员会、省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贯穿于整个过程,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各地调研,多次征求了州市、省直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及专家的意见。为了让《条例》中一些概念更为准确,还专门邀请了国家有关知名专家来昆明做专题咨询;三次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省人大代表和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先后赴保山、临沧、德宏、迪庆、丽江和广西、海南、青海、西藏开展立法调研。
《条例》有几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目前,国家层面没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其他省(市、区)也没有类似的法规。因此中央第七环保督查组和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对该立法项目高度重视,希望云南省先行先试,为国家立法进行探索、积累经验。二是条例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保护的对象比较复杂,单一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协调其他有关部门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需要明确牵头的部门实施综合管理,所以在《条例》中明确规定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综合管理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样形成管理的合力,共同做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三是《条例》将编制生物物种目录、生物物种红色名录和生态系统名录法定化。编制生物物种名录、生物物种红色名录和生态系统名录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科学依据,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分别于2016年、2017年、2018年在全国率先发布了我省的生物物种名录、生物物种红色名录和生态系统名录。《条例》将我省保护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到地方性的法规中予以规范。四是注意规划之间的衔接。现在有很多的规划,这些规划怎么跟生物多样性保护衔接,在《条例》中明确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规划时应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或者计划衔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纳入建设项目、自然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避免或者减少有关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建设、开发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
由于《条例》是创新性的立法,当中难免还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跟踪《条例》的实施情况,并适时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为《条例》进一步完善做好相关的工作。
谢谢!
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请问《条例》已经通过,即将施行,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比,填补了哪些方面的空白?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史政答记者问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史政: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说两件事。第一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听说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有滇金丝猴,一部分志愿者组织了一个工作组进驻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想去拍滇金丝猴,大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只拍到了一张滇金丝猴脊背的照片。现在大家可以近距离看到滇金丝猴,在迪庆维西县萨玛格有一个滇金丝猴的观赏点,前去观赏滇金丝猴的人络绎不绝。我说这事是想表达,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并存的工作。
第二件,我的老家在香格里拉的一个小山村,村里有梨树,树的直径在1-1.2米左右,大约有10多米高,梨树的枝干很粗壮,大约有小碗粗,结出来的梨子鲜嫩多汁。我工作后便再也没有吃过这样鲜嫩多汁的梨子了。虽然,现在老家还有这样的梨树,但也只有几棵了,梨树不是要灭绝的物种,但口感如此好的梨树却已经很少了,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说这件事是想表达,类似梨树这样的物种实际上是在慢慢地消失的。
我省的《条例》是率先在全国发布的生物多样性的地方性法规,非常具有前瞻性。在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区域划分、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承、外来物种引入,以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和保护补偿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对相关行为进行了规范。
我想,现在《条例》才颁布,如果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区域性发展起来,以后星罗棋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会不会形成我省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比如,一个县有成千上万只蝴蝶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以蝴蝶为主的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会让很多人都向往。我国有13亿人口,那么多人,有一小部分人喜欢一个点,也是很大的关注群体了。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云南网记者: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何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支撑、服务好《条例》的实施?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 吴松: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颁布,是云南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打好“三张牌”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西南林业大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去年又与省环保厅一起主持完成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研究》,为《条例》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科技方面的支撑。对于《条例》的颁布,我们深感兴奋和欣慰,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还将继续发挥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优势,为《条例》的实施提供科教支撑和专业服务。
第一,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作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学科建设的重大项目,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论探讨和科学技术研究,自觉为《条例》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科技支撑,努力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先行军。
第二,我们要在林学、生保、植保、野保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教育,培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门人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在全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中,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培养全体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自觉做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者、践行者,努力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力军。
第三,充分发挥我校的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和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平台的作用,整合相关资源,组织全校师生,在省人大、省政府以及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组织指导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面向社会、面向中小学开展《条例》实施的宣传辅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条例》实施的教育,促进全社会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努力成为服务《条例》实施的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既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我们生活在彩云之南的各族人民,既享受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天然福利,又承担着改变生态脆弱性的时代重任,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云南发展的殷切期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中推进绿色发展,把云南建成全国最美丽的省份,造福云南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田虎青:
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精彩回答。
刚才,董英副主任介绍了《条例》制定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特点,对贯彻实施条例提出了要求;省环境保护厅高副厅长就贯彻实施好《条例》进行了介绍。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内容非常重要,信息量大,希望各家媒体、各位记者朋友加大宣传力度,正确解读《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为《条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