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自身建设
云南环保世纪行组委会表彰2016年度好新闻
发布时间: 2017-07-26      来源: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附件3

2016年云南环保世纪行活动“好新闻作品”获奖作品摘登

一等奖6篇

 

“六类建设成果”扮靓山水田园昌宁

——“十二五”期间昌宁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缪竹

来源:保山日报

“十二五”期间,昌宁县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工作目标,以试点建设为引领,以项目整合为支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全县启动新农村建设试点500个(比“十一五”期间的335个增加165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村71个、市级新农村试点30个、县级新农村试点60个、乡镇级试点339个,覆盖全县13个乡镇108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677个村民小组、33280户农户129613人。打造了以田园镇新城社区辉家寨、龙泉社区龙泉、新华社区德禄寨为代表的田园城市下美丽乡村,以耈街乡水炉村中村、耈街社区城塘、更戛乡老街子为代表的核桃树下美丽乡村,以温泉镇光山村李子树和联席村、漭水镇漭水社区黄家寨为代表的古茶树下美丽乡村,以卡斯镇龙潭村芒尾、鸡飞乡珠山村三队、耇街乡水炉村中村、温泉镇温泉社区祝寨为代表的移风易俗美丽乡村,以田园镇新华社区德禄寨、漭水镇河尾社区朱家田、柯街镇华侨社区六组、翁堵镇立木山村箐口为代表的党建引领美丽乡村,以卡斯镇龙潭社区大泺部、湾甸乡上甸村帕旭、勐统镇勐统社区新城四组为代表的民族特色美丽乡村,六类各具特色的建设成果扮靓了山水田园昌宁,使全县升级版的新农村成为叫响昌宁的又一张名片。

 

天天跟着猴群跑一干就是20年

他是滇金丝猴守护者

作者:期俊军

来源:春城晚报

人物档案

姓名:余建华

年龄:64岁

家乡:维西县塔城镇响鼓箐村民小组

被形象地称为滇金丝猴守护者

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余建华小有名气,1998年,他因抢救滇金丝猴“灵灵”被媒体报道而为人知晓。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日复一日行走在深山里,守护着这些可爱的“雪山精灵”。

六旬老人 20年天天跟着猴群跑

此次云南环保世纪行,记者有幸见到了余建华,年过花甲的他依然神采奕奕。他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早的一批巡护队员,大家喜欢喊他“老余”。滇金丝猴的活动范围非常广,作为护猴员,老余需要每天跟着猴群跑,观察它们的生活区域,看食物够不够、有没有猴子生病,遇到猎人下套,老余还要负责解除套子,以免伤到滇金丝猴。此外,护猴员还要人为将滇金丝猴迁移到不同的丛林中,目的是不过度影响山上的植被。

老余曾是一名猎人,和当地人一样,喜欢给猎物下套,野鸡、野鸭等都是他的狩猎目标,但金丝猴却除外。老余说,虽然自己懂的东西不多,但还是晓得金丝猴是珍贵动物,不能猎。之后,他便常在金丝猴出现的地方清理套子,怕误捕到它们。起初,只有老余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与他为伴,加入到护猴的行列……老余是护猴队的发起人,自1997年以来,一直坚持下来,已有20年整了。老余回忆,起初完全是义务加入护猴的队伍,早些年工资每天才6块钱,现在涨到了1200元每月。

多年守护 滇金丝猴增加到2500只

在塔城镇响鼓箐一带,像老余一样的“护猴员”还有20多名。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德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多年来的保护,目前整个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近2500只,但偷猎、砍伐、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依然存在,“护猴员”的作用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的护猴员年纪都偏大,由于待遇比较低,很多年轻人不愿干。”中国灵长类学会名誉会长龙勇诚担忧地说,目前,除了老余这样的专业护猴员外,保护区内的护林员也在兼职“护猴”,今年以来,护林员编制由70多人增加到了130多人。但整个自然保护区有28万公顷,150多人的护猴队伍远远不够。龙勇诚希望能提高护猴队伍的收入,以此吸引年轻人加入。为此,他从今年春节发起众筹,但目前筹集到的26万元,仅够为护林员们配备睡袋等巡护装备。龙勇诚希望,能有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提高护猴员的收入,更好地保护这些“雪山精灵。”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昆明生活用水大后方该如何保护

作者:关喜如意

来源:云南网

网址:http://www.yngreen.cn/html/2016-06/02/content_4371974.htm

 

 

云龙水库

 

云南网讯(记者 关喜如意)山清水秀可以用来形容很多地方,在云南,云龙水库必须要算一个,作为昆明主城区50%供水地的云龙水库,在郁郁葱葱地山包环绕下,躲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撒营盘镇。

云龙水库是昆明市最大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每天为昆明市主城区供水50万方。云龙水库管理处处长刘志强介绍,为了让水质达到并保持在二类水质,除了加大对水源地周围村庄居民宣传环保措施,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外,每年云龙水库都有约六十万尾的花、白鲢鱼投放。

在云龙水库里有七条长度为40至70米不等的拦截网,主要用于拦截从河道中流下的漂浮物。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有工作人员对水库中的漂浮物进行打捞。“有时候水位下降,地表会长出新的植物,当水位上升时我们还要清理即将被淹没的植被。”刘志强说。

据悉,2007年3月25日第一次向昆明市供水并在同年实施《昆明市云龙水库保护条例》,通过搬迁移民、退耕还林等多种方式,现在云龙水库区域规模化的养殖及种植大幅减少,村民开始提高环保意识,自觉收集垃圾。

云龙水库移民迁移减少了库区大部分的人源污染。两期移民搬迁后有19500人外迁,搬迁居民住在由政府提供的崭新干净的小区楼房里,从2008年到2015年,水源区6万居民得到生产生活补助29436万元。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也促进了就业率的升高。

 

云龙水库

 

撒营盘污水处理厂

 

中午村民杨娟骑着她家的摩托车带着干粮准备去几公里外的田里干活,她家靠近河道边的田地也出租给政府使用,“我家还有点地,我就种那些就行啦,河旁边的地租出去对环境也好,可以种点树,收入比我们有时种地还多些。”她说。

在此之前,河道两岸的村民们会在自家地里种植玉米或烤烟,需要进行施肥,大量的氮、磷肥会流入河道中。

现在石板河沿岸,宽度30米的区域内都不再种田,以此保护云龙水库周边区域的环境清洁。“我们把村民的地租过来,每亩每年给他们700元,他们可以外出务工,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所以村民们很喜欢这种方式。”撒营盘镇镇长角述顺介绍。

此外,禄劝县撒盘营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也承担了净化处理附近村庄生活污水的责任,每天有1000多方的污水经过物理加生物处理的办法重新达到一级A标等级。从原来的直接向沟渠排放变为集中处理,最后重新用于农田灌溉。

云龙水库由老木河、水城河及石板河三条河流汇集而成。水源区共涉及了15个村,石板河附近就有6个,涉及一万三千人左右。

2011年至2015年,石板河沿岸治理被列为“滇池流域水防治工程”中的一项,撒营盘镇从农村污染治理、种植工程和河道及水库治理三个方面进行环境保护。云龙水库水资源管理局局长徐学林表示:“我们现在河道两边都种树,有滇朴、丁柏杨等多种适合这里种植的植被。”

目前云龙水源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值达到76%,五月中旬,云龙水库蓄水量已达到14569万方,比去年同期7777万方多6792万方,截止今年的6月1日,云龙水库储水量达到了一亿四千万方。完全可以保证昆明市主城区的正常用水。

 

撒营盘污水处理厂

 

石板河

 

石板河